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88章 征税寻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大早,杨昭召集前来祝贺的各地知县、官绅、读书人,以商议大事。众人迫于威势,胆战心惊的赶来。

    有的人在内心中嘀咕,筵无好筵会无好会,杨昭已经请了两次客,上次延请相如县乡绅时为了清丈问题当庭杀人,不知道这次又有谁撞上霉头,遭遇横祸,为此大家提心吊胆的,

    但令大家感到惊异的是这次气氛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比昨天还稍稍放松一点,杨昭照样端坐在正中间,旁边坐着同知范文光、史谨宸,而在下侧坐着各属官,各知县与应邀而来的众乡绅。

    时间刚到,杨昭宣布开会,同知范文光当即站起来,看着众人道:各位,到现在老夫才深深明白四省总督王公应熊调老夫来到顺庆的深意。

    各位,在大明初期,成祖多次率领50万以上兵马巡视北疆,征讨蒙古,那是何等雄壮。但自从建奴崛起后,最大的一仗不过是萨尔浒战役10万人马的四路围攻,不过是洪承畴率领的1万人马与清军进行的松山之战。

    各位试想,若是如太祖成祖那样,我大明在萨尔浒战役、松山之战中投入五十万人马,如此任哈赤、皇太极多么狡猾,力量相差悬殊,必然兵败无疑啊。

    明初国家破碎,全国竟然能够轻松的征集到五十万大军进入漠北,大败蒙古,经过大明列祖列宗统治了70余年,十万大军兵败,我大明就到了亡国的边缘,咄咄怪事啊。

    是人数变少了,我大明没有可战之民,非也。在这两百余年间,我大明民众那可是数倍增长。

    是朝廷不想平息边乱,非也。为了平息边患,自万历年间,朝廷加收辽饷,一心想平复辽东兵患,思宗登记以来,夙夜勤政,不敢懈怠。即便如此,为何边患不止,内乱不已,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朝廷没有钱粮,没有钱粮,国家打不起仗啊。

    各位,几百年下来,我国民间财富倍增,而国家打不起仗。为了打仗,稍稍加收三饷,如此惹得全国动乱不堪,究其根源,那是我们的财税制度啊。

    这也是王公调我到顺庆来的深意,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府大人再能征善战,若无粮草,一样吃败仗啊。

    众人一片哗然,过去杨昭多次将税赋的重要性,但今天听范文光这个第三者再次讲起,大家方恍然大悟,有的情不自禁的连连点头。

    给大家足够思索时间后,范文光继续说道:各位为,来的时候大人让我算一笔账,即使不打仗,我顺庆每年都需要4万两纹银啊,如此多的钱粮,即使在正常年景就颇为困难,更不要说先后遭到李自成、张献忠祸乱,那更是不可能达成啊。

    一个乡绅站起来,问道:大人,按理说粮食能够满足吧,在重新清理人口,丈量土地之后,听说水田面积就足足超过八0万亩,旱地足足有160万亩,每年正赋稻谷10万担,麦超过1万担,这可以折算成115万两纹银啊。

    有的人抱怨道:大人啊,虽说按照耕种面积缴纳税赋天经地义,但也要考虑考虑时期啊。现在连年天灾不断,流寇也四面环视,很多民众生活非常疾苦,每年若需要4万两纹银,这根本达不成啊。

    范文光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大家都熟读诗书,大道理大家都知道,最初老夫也是与大家一样看。再说了大人施行清丈之后,粮食足够了,如果真的纹银不够,到时候发放粮食就可以,兵荒马乱的,粮食可比那白银更值钱啊。

    众人连声吆喝道:同知大人英明,同知大人英明,本来就是这样啊。老百姓太贫困了,若还要多征收税赋,这样大家根本不能活了根本不能活了啊。

    范文光哈哈一笑,继续说道:各位,老夫当时也是这样说的啊,实话实说,从播州一路走过来,老夫看到太多老百姓孤苦无依,路有遗尸啊。但知府大人让老夫出去实地调查调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家想想,老夫可在户部担任过从五品员外郎,在税赋这种事情还是颇为娴熟啊,大人怎么让我到各地诳诳呢?

    众人大笑,有的看到杨昭一点也不生气,甚至满脸笑容,很多人感到不对劲,这个范文光当众说杨昭,睚眦必报的杨昭怎么还一脸轻松呢?

    范文光也嘿嘿的一笑,看了看端坐正中间的杨昭继续说道:各位,到现在我才明白大人这句话的深意,正如李世民那可是马上得天下之人,到晚年竟然承认自己不懂弓箭。他对太子少萧瑀说道:我从年少时就喜好弓箭,有好箭几十张,自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弓了。近日将其拿给工匠观看,竟说都不是好材料做的。我问这是什么原因?工匠说:木心儿不直,那么纹理就是斜的。弓力虽然很大,但是射出的箭是不直的。

    我这才开始明白,过去对弓箭的辨认是不精细的。我以弓箭定天下,而对弓箭的认识还不够详尽,何况天下的政务,哪能够都普遍地了解呢?”

    各位,当日我也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曾经在户部干过员外郎,天下税赋没有什么不精通的,但还是常常遭到蒙蔽啊。

    税赋被蒙蔽这可是惊天的大事,现在看范文光公开提起,大家不敢马虎,一个个竖耳倾听,想知道这个范文光如何被蒙蔽的。

    范文光笑笑说道:各位,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商业税赋由别人代收,这次到相如县看改变征税的方式,将商户匠户划为三等九则,分别征收税赋,不但没有加重商户匠户的负担,往年只能征收到100两纹银的河舒乡如今每年竟然能够征收到40两纹银,成效明显啊。

    大家想想,我们顺庆府每年可以征收5万两丁赋,6万两商赋,如此我们顺庆府商赋丁赋可以达到11万两之多。

    看到众人目瞪口呆的样子,范文光当即按照三等九则原则征收税赋的方法说了一遍,说完之后,众人一片哗然。

    那些代收税赋的乡绅更是内心忐忑不安,这不是断了自己财路吗?需知道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如果这样被官府夺去,那只能宣告自己家道中落,想到这里,也跟着大声吵闹。

    让人惊讶的是杨昭今天非常有肚量,看着大家吵闹,也不气恼,竟然一个劲让大家发言,听完七八个发言后,杨昭笑了笑,说道:各位意见基本上一致,那就是担心与与民争利,而这个利,过去只是在那些有权有势乡绅身上,现在重新回到官府身上。

    大家想想,衙门征收税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过去找人代收,那是迫不得已,那是不正常的。再说了各个乡厢坊都设立专职的乡长、厢长、坊长,如今条件已经成熟了,在完成清丈之后,他们完全有时间协助衙门征收商业税赋啊。所以与民争利这一点不成立,这种利本来应该属于衙门的。

    还有,大家担心贪腐问题,过去大明贪腐就非常厉害,现在又要征收税赋,那是不是会更加严重?大家想想,过去一些劣绅为了获得代收税赋的权利,难道不送礼,难道贪污不严重吗?

    史谨宸站起来,反驳道:大人,洪武爷在位的时候就是因为害怕官吏贪污,不但不允许衙役随便外出,而且我大明向来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大人,官府征收商赋看起来比民间征收得多,但如此也会带来大量贪污腐败问题啊。大人,如今流寇一天到晚就在攻击我们,说我们贪污腐败严重,若由官府征收,那不是给了流寇更好的借口了吗?

    大人,王安石昔日施行青苗法,表面上看起多有利于民众,最后不是怨声载道吗?为政者要稳重,不能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

    看到史谨宸反对,那些利益受损的乡绅纷纷抱屈,有的声言征收商赋的不容易,有的连连算账,声言自己只是赔本卖吆喝。

    杨昭看着听着,突然大笑道:明明可以征收40两纹银你最后只上缴100两纹银,敢问史同知,这不是贪污是什么?

    这种制度性贪污比那些吏收一点钱贪污更加可恶可恨,你史谨宸虽然是进士出身,为人怎么如此迂腐不堪,你以为老百姓一个个都是傻子?你说洪武爷不许衙役随便外出以担心扰民,你说洪武爷轻徭薄赋,这些都没错。

    但如果洪武爷泉下有知,看到你们从民间征收了40两纹银则之交上来100两纹银,我想洪武爷一定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你还在这里与我款款而谈什么贪污,如何防止贪污,简直扯淡。

    史谨宸乃进士出身,也是前任顺庆巡抚,在士林之中威望甚高,现在竟然被杨昭公开呵斥,满脸铁青,准备拂袖而去。

    看到史谨宸准备离开,宴会可能不欢而散,杨昭拍了拍手,几个兵丁挡住去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