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87章 告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家站在台下听着,很多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气,特别听到教学计划,训练为期5个月,前半个月进行队列训练,中间三个月进行鸟铳、骑射、狼筅、镗把、长矛、藤牌、弓箭、火炮训练,后1个半月将分为四个科,即步兵、参谋、骑兵、炮兵进行实战演练与带队训练。

    每天作息时间为寅时后半刻钟(4时半到5时)起床洗漱,卯时(早上5时至7时)出操与早餐,辰时巳时(上午7时至11时)训练,午时(11时到1时)午餐休息,未时申时(1时到17时)训练,酉时前半个时辰(17时到1八时)晚餐休息,酉时后半个时辰与戌时(1八时到19时)各区队队训练总结,军事文化知识培训,亥时以后熄灯休息

    虽然吃饭管饱,但吃饭时间为一刻钟,听到锣鼓声全体完成就餐开始休息。每旬有两天早上紧急集合,每旬进行一次考核,不合格的

    就是每天练武,就是寒窗苦读也没有这样辛苦啊,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进入忠勇堂,如果一开始就被困难吓阻,那会被别人瞧不起的。而在古代,众人最害怕的是扫面子,被人瞧不起。

    杨昭虽然事务繁忙,但隔三岔五的回来到军校一次,与大家共同就餐,或者观看大家训练,并时不时的找几个训练特别优秀的过去谈话。

    更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还要检查众人宿舍,半夜三更的带着一干教习,大队长查夜,看到被子没有折叠好,看到半夜三更吵闹的,没有像区队长、大队长那样动不动关禁闭,而是让大队长、区队长亲手教学员做好。

    这可比罚跪,比关禁闭还要让人难受,看到大队长、区队长一个个扭曲的脸,很多人都痛苦的将头埋在手臂之中。

    不过到五月上旬气氛稍稍有点变化,众人风闻知府大人将迎娶忠勇堂会办董克治的妹子董嫣妮的消息后,众人不由得思考如何准备礼物,大家本来想松懈一下。

    但让大家吃惊的是杨昭反而来得更加勤奋了,看到有的正准备礼物的时候,在表示感谢后,声言到时候有事情麻烦大家,而这就是最大自己的礼物。

    而听闻杨昭将迎娶镇抚董克治的妹妹董淑嫣,刚刚经历清丈阵痛的乡绅一个个胆战心惊的,但为了巴结这一新贵,大家纷纷精心准备礼品,以期望在婚礼当日出彩。

    这天,知府衙门张灯结彩,全城主要街道上早已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队队铠甲鲜明的排列整齐,迎接八方来宾。

    大家成群,由仆人跳着礼品,脸上堆满笑容,来到衙门前面。

    几个知府府幕僚亲自站在门前迎客,在两边,则是知府衙门负责度支的官员正在记账,而旁边两个大嗓门军伍则高声喊着那个送了什么礼物。

    大家虽然有点惊讶,但大家都习以为常。

    大家一面交礼一面驻足长叹,特别是那些代收商业税负的乡绅,更是忧心如焚。

    这几日众人风闻杨昭在相如县取消乡绅代收税赋的制度,按照三等九则的原则由官府直接征收商业税,而这个让那些经商的乡绅五味杂陈。

    对那些代收税赋的乡绅这简直比割自己身上的肉还要让人心痛,代收税赋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不要说代收一个坊(明朝农村施行里甲制,城市周围施行厢,城内施行坊),就是一个乡,每年上缴上去的不过100多两,而实际上收上来的何止00余两。

    很多人更是叹息不已,都说张献忠残暴,马元利占领顺庆城后抢掠多家富户,这杨昭简直是给大家放血啊,如果像这样放血,自己早晚会被搞得家道中落。

    而其他的乡绅则不以为然,士农工商中作坊、商户虽然排在最后面,看那些商人一个个在外面装孙子,而在家里锦衣玉食,这本来就让很多乡绅暗自恼火不已。

    另外,官府直接征收的商业税并不比乡绅代收的多,而且还注明若当季度遭到无赖骚扰,遭遇天灾人祸的,当季度不用缴纳税赋。

    突然听到前面锣鼓声阵阵,众人大惊,有人说忠勇堂的100多学员正从各个城门向知府衙门走来。只见一队队忠勇堂学员踏着方步,在前面几个鼓锣手带领下,正向这边走来。

    操练的时候队形整齐划一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行进之中,队形没有絮乱,行进队伍整齐划一。

    远远的看着这支队伍,大家惊叹于队伍衣甲鲜明,用一些人的话语,即便军中总旗也难有这身铠甲,但远远的看着这帮学员,大家可以说都铠甲鲜明。

    也不知道谁惊叹的说道:听,你听,太奇怪了,这里足足有1百人之众,怎么没有嘈杂声,皮靴(相传孙膑发明)踩在地上,怎么只有一个声音,没有嘈杂声?

    众人大惊,纷纷竖起耳朵细听,不由得满脸露出一丝惊叹之色。

    在众人羡慕之中,这帮忠勇堂学员迅速的来到知府衙门,有百余人留在外面担任仪仗之外,另外两百人迅速进入内堂,与那两百余人的亲兵司一道维护秩序。

    整个行动有条不紊,仿佛经过演练似的在半柱香功夫完成,如此快速高效让众人惊叹不已。

    此时知府衙门前院、中间大厅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人,大家相互抱拳问好,不敢露出一丝不满的神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知府衙门里面,明显的分为几波人,如官员,忠勇军中高级将官,读书人,官绅,以及商人。

    特别是那些商人,虽然有万贯家财,但大明祖制大家连布衣都不能穿,只能穿着厚厚的麻布,在这五月天气之中,不但热得这些人连连揩掉脸上的汗珠,而且与穿着绫罗绸缎的官员,乡绅完全不协调。

    在闲聊的时候,同知范文光、史谨宸连连让大家安静,现在时辰已到,花轿已经过了前面街市口,大人正与新娘往知府衙门赶。

    众人一听,赶快安静下来,有部分商人也感到士人对自己投过来满脸鄙夷的目光,深怕出错,连忙闭上嘴巴,静候在两旁,以等待新郎新娘的到来。。

    坐在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上,前面有100多名忠勇堂学员开道,听着周围乡亲的赞誉,杨昭感到非常惬意。

    远远的,听一些人说道:大西军一个个凶神恶煞的,被我们大人三下五除二干掉,原来大人有如此雄师,难怪啊。

    有的声言:那当然,你想想,一年下来,我们大人连败强敌,那是武曲星下凡啊。

    更多人则感叹:大人怎么只是武曲星呢?那可是文曲星哦,这一年下来取消三饷,鼓励农桑,在这兵荒马乱的,很多文曲星也做不到啊。

    ………………

    在众人一片喝彩中,走过数条街道,大家来到知府衙门,大门外已经站满了宾客,大家看到队伍经过,自觉的留下一条长道,看忠勇堂学员走在最前面。

    杨昭将披着喜帕的董嫣妮抱下花轿,牵着红绳,一边向周围观礼宾客挥手致意,一面缓步向前,走入大厅,在赵司炫主持下,拜完天地后,由丫鬟梅香、菊儿陪着董嫣妮进入内室。

    由于人数太多,入洞房之后就已经开席,而在这个时候杨昭也走出洞房来到大厅。

    大家颇为惊讶的看着五蒸四炒,这与普通婚庆没有两异的饭桌,有的不由得埋怨,这个知府大人真的太吝惜了,大家都送上大礼,怎么饭桌搞得与普通农家无二。

    或者看穿了大家心里,杨昭拿着喇叭来到众人中间,说道:各位乡亲,国事艰难,大西军顺庆之乱也刚刚平息,昭本来不想铺张浪费,不周之处,如此还望大家赎罪赎罪。

    众人一听,连声表示不敢当。

    杨昭笑道:各位乡亲,正如刚才所言,国事艰难,我们顺庆民众还稍稍好一点,其他在大西军统治下,在蛮清统治下的民众,生命都随时受到威胁。

    各位,大家都知道虽然我等没有积极扩军备战,但是为了抵御大西军,我们顺庆也有十部兵马,开支也颇为庞大,我刚才与贱内商量了一番,这次各位所送婚礼,全部充作军用,在折现之后,以鼓励将士们上阵杀敌。本次婚礼开销,则全部从我俸禄之中支出,以体现共度时艰的意思,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虽然连声表示称赞,但有的内心则显得不以为然,左手与右手,不过是为了名声而已。

    在几个亲信将领陪同下,杨昭端着酒杯,从大厅到前厅的普通饭桌,一桌一桌的敬酒,虽然有那帮亲信将领帮忙,但还是喝了不少。

    到掌灯的时候,驱散那些准备闹洞房的将领,昔日同窗,杨昭高一脚低一脚的来到花房,醉醺醺的摘完喜帕,看见浑身一片红的新娘。

    看见杨昭满脸酒气,董嫣妮大惊,心痛的扶住道:相公,你怎么这样不爱惜自己身体,新婚大喜之日,你也没有必要喝这样多啊。

    双手拉着董嫣妮,边将其搂在怀里,杨昭边说道:嫣妮,时事如此,我不得不如此啊。如今顺庆处于众贼环视之中,稍稍不慎,就可能城破人亡,在这非常时期,士人我要笼络,官绅我要笼络,商人我还是要笼络啊。

    董嫣妮摇头道:相公,再怎么说我大明也有半壁江山,再怎么说我大明也不会如此不屑啊。

    杨昭将自己的脸贴在董嫣妮的脸上,突然叹息道:嫣妮,哎,今天是洞房花烛之夜,大家应该高高兴兴的,怎么说这些烦心事呢?

    当即着酒劲,抱着董嫣妮,来到床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