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293章 白帝誓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那以后,大家一面积极准备,一面帮助各地进行屯耕,到这年六月,各镇纷纷开往刚刚光复的夔州府,以誓死东进。

    在六月初的这一天杨昭带着行辕兵马赶到夔州治所奉节,大家一起拜祭了白帝城,然后誓死东进。

    其时,作为先遣各部的王树极第11镇,刘文秀第1镇早已经占领夷陵,现在正向猇亭进发,参加誓师的主要是护卫镇、杨璟新水军、曹勋第1镇、王复臣第10镇、李来亨第15镇、娄义的骑兵第营。

    在一干文武陪同下,杨昭全身披挂,骑着战马来到营门之外,看见周围早已经人山人海,众人颇为激动,这可是满清侵入中原以来,第一次浩浩荡荡的东征。

    杨昭举起右手,用力的向人群来回挥舞数次,众人见状,纷纷高喊道:“忠勇军必胜,忠勇军万岁。

    健步踏入大营之内,大营内早已经插满锦旗,各营各大队旗帜迎风飘扬。

    以每个大队为一个单位,长官的骑着战马威风凛凛的站在前面,部众则排列成整齐队形,站在后面。

    在杨昭进入的时候,在深沉的鼓声中,大家正有节奏的唱着忠勇军军歌,包括忠勇军之歌、中国不会亡、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满江红、精忠报国与刚刚改编的东进之歌。

    这是根据陈毅所编的《新四军之歌》改编而来,如此以与东进有关,歌词大意为:“

    誓死断后铜锣峡中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华蓥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民众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十省健儿汇成一道抗虏的铁流

    十省健儿汇成一道抗虏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扬子江头汉江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前线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鞑子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扬艰苦的优良传统

    创造铁血的忠勇军

    为了民众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击鞑虏高举进军奋斗的旗帜

    抗击鞑虏高举进军奋斗的旗帜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忠勇军!

    在军鼓伴奏之下,数万人高唱着这些歌曲,还别说,显得非常悲壮,各部士气非常之旺盛。

    看到杨昭等人健步走过来的时候,大家更是情绪高涨,纷纷扯破喉咙高唱着,显得非常热烈。

    杨昭边走边想,在满清残酷统治的6八年(1644~191年,而不是有的满清学家所说的76年,他们将明朝统治的八年硬生生的说成满朝统治,大汉民族意志)里,先是有南明遗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清斗争,接着降将李成栋、金声桓、姜镶等人愤而起兵反抗,最后西南民众与之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到最后,南明虽然亡国,但是对清战争逐渐转为地下,转为普通民众,大家组成天地会、洪帮、袍哥等民间组织,经过数百年的反抗,终于将满清这一个罪恶的政权彻底埋葬。

    这就是人民战争,大汉民族一息尚存岂可放弃。在辛亥革命中,以洪棍孙中山(孙中山另一个头衔,从1995年开始,孙中山就正式担任洪棍这个洪门最高职务)、黄兴等人将满清这个罪恶的恶势力赶下台。

    在众人欢呼声中,杨昭来到刚刚构筑的坛上,拜祭天地之后,从事王夫之出列,高声念着东征檄文,檄文非常长,采用半文半白语言写作而成,对这种檄文,杨昭本来颇有一点不满意,檄文嘛,本来就应该用普通士民听得懂的语言写啊,怎么用一些半懂不懂的文言文,如此效果不是大打折扣吗?

    等王夫子念完后,杨昭走到前台,深吸一口气,憋足劲吼道:“各位兄弟,蛮清及其狗汉奸狂妄的叫嚣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要将我们剪成金钱鼠尾,让我们死后羞见祖宗,对这种人,我们忠勇军弟兄们应该怎么办?”

    众人一听,纷纷高喊着:“杀了他,杀了他。”

    杨昭继续吼道:“各位兄弟,有人要我们舍弃我们大汉衣冠,强迫穿他们那个丑陋的马褂,对这种人,我们忠勇军弟兄应该怎么办?”

    台下再次响起:“杀了他,杀了他。”

    杨昭挥动着大手,继续高声吼道:“各位兄弟,蛮清及其狗汉奸竟然在我汉族土地上圈地,只要被圈中,无辜的汉人同胞就成为他们旗人的奴隶,为他们为奴为仆,对这种野蛮行为,我们忠勇军弟兄应该怎么办?”

    台下声音一波接过一波:“讨伐他,讨伐他。”

    杨昭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威严的说道:“各位弟兄,蛮清及其狗汉奸抢劫我们大汉民族达数十年之久,逼迫朝廷加收辽饷。

    蛮清多次入侵我大汉领土,入侵我们的家乡,在我们家乡烧杀抢掠,淫我们父母姐妹,让我等为奴为婢,我们忠勇的忠勇军勇士,应该怎么办?”

    众人高呼道:“灭了他,灭了他。”

    杨昭大喜,抽出宝刀,双手紧握,对着上天发誓道:“我,平辽王杨昭,非为一家一姓而战,乃为维护华夏正统,维护华夏文明,为保证我大汉民族不被满清所夷灭的名义,要求忠勇军的弟兄,跟我杀敌,建功立业。

    本王宣布,不击败鞑虏,恢复江南故土,本王将不会返回故土。

    各位,大家知道忠孝不能两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本王决意削发明志,以上告双亲讨伐鞑子之意,以让本王的头发代替寡人陪伴父母。

    刚刚说完,旁边一个侍从拿着一把准备好的剪刀一下将杨昭后脑梳好的头发一下剪断。

    在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说法,昔日越王勾践除了卧薪尝胆之外,就是削发明志。

    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曾经自己割掉自己的胡须,以代替自己死罪。

    蛮清进入中原,下达削发令,强逼汉人理成金钱鼠尾头,这对汉人士大夫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激起江南士民的普遍反对。

    杨昭现在已经有6岁,头发放下来早已经到了齐腰位置,过去与大家一样都是将腰以下的头发剪掉,而剩下的盘在头上,而剪下来的头发则用一个锦囊包装好。

    这让杨昭感到颇不习惯,在前世常常留着寸头,有的时候甚至留着光头,但穿越之后,为了尊重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是无缘无故损坏头发就是对父母不孝的习俗。

    但在这期间杨昭不断探讨剪发的可能,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好像只有为了忠才可能损坏头发,而通过剪发来实现忠义,在古人看来乃自残之举,与自戗无异,是最为悲壮的。

    从侍卫手中接过剪断的长发,杨昭拜了三拜,双手接过端详良久,然后说道:“请将孤这长发埋在父母坟旁,以告知孤的父母本王誓死东进之意。”

    众人看到杨昭为了东征不惜采取如此自残方式,一个个都显得非常悲愤,有的更是满脸含着泪水,有的更是紧握的双拳举过头顶。

    杨昭转过身,再次面对众人说道:“王妃身体羸弱多病,两位王子一位公主年龄尚在冲龄之中,望王妃与两位夫人能够体谅本王报国的决心,为了解王妃与夫人相思之苦,本王特的割下胡须,以作纪念。

    杨昭在镜子前面一手握着胡须,一手操持剪子,剪掉脸上胡须。

    旁边的王妃董嫣妮,夫人马凤玉、刘莲儿更是泣不出声,郑重的接过胡须,拜了三拜,然后将其放入一个锦袋之中,好好保管。

    众人看到杨昭行为如此极端(在当时人眼中形同自戕),很多人热泪盈眶,大家举着手中兵器高声叫喊着,声音此起彼伏,方圆数里清晰可闻你。

    杨昭内心一喜,然后转过头,对众人说道:“各位,本王次发誓,若不能消灭鞑子,本王誓不还师。

    本王发誓,凡我汉人同胞,将一视同仁,有功者必奖,有过着必罚,战死战伤者必然抚恤。

    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忠勇军数十万弟兄,定要保护我们列祖列宗所创造的基业,共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救济斯民,共创盛世。

    不达此目的,誓不退兵。”

    杨昭刚刚说完。

    礼炮声阵阵,在一阵阵军鼓之声中,众人一个个热泪盈眶,一个个高声叫喊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救济斯民,共创盛世”的口号。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看到杨昭断发明志后,一些将领,一些士兵纷纷效仿,纷纷剪掉自己头发,割掉自己胡须。

    杨昭当然知道此举不但可以鼓舞军心士气,而且还能更好的适应野战与南方湿热的天气,早已经令人取出准备好的锦囊,令人将其包裹好后通过各地驿站以邮寄到将士家中。

    一个大队长走到前面前台,杨昭将一面队旗亲手交给他,获得队旗后,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名大队长挥舞着旗帜,跑到队列前面,带领本大队出浮图关,沿着山路出川。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