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69章 民谣上界查他来斩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看到杨昭带着几个人正在看本部训练,刘惟明快步跑进,行了一个军礼:将军,第9司正在训练,请求指示。

    考虑大家经常见面行跪拜作揖实在有点麻烦,杨昭专门下令,在军中凡是两级以内将官见面,只需要行军礼,而再下一层的则需要打躬作揖,只有犯下罪过的才下跪道歉。

    杨昭正式军职为千总,如此把总、百总见了杨昭,大家只要举起右手行一个军礼即可,对这种新式礼节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欢迎的。

    除此之外,杨昭还按照现代的做法,将各个司按照成立先后顺序分别编为第1~八司,与骑兵个局。

    杨昭举起右手还礼之后,问道:刘把总,你们八司如何?自从开到蓬州以来,大家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刘惟明面露喜色道:千总,看来卑职跟你跟对了。不瞒你说,在投奔你的时候,兄弟们或多或少有所议论,特别是在听说要缩编,千多人只能留下4,5百多人,兄弟们心里颇不服气啊。

    这几天训练之后,兄弟们才心服口服,不要说我们这些投诚过来的部队,即便是老4司(在合州成立)也是淘汰顽劣啊,听兄弟们说前前后后刷下来00多个啊。

    杨昭拍了拍刘惟明的肩膀说道:刘把总,只要投奔我的都是,刘把总,我们常常叫下面的为兄弟,你想想,如果是你亲兄弟,你会让他上战场受这份罪去死吗?

    刘把总,你我都是刀山火海中爬出来的,身体羸弱不堪的,训练练达不到要求的上了战场就是送死,我们摸摸良心自己想想,对这些我们能够让他们去送死吗?

    刘把总,这个要将兄弟们讲清楚,讲透彻。

    刘惟明疑惑的看着杨昭,在他印象中当兵吃粮,怎么今天在杨昭口中成为当兵送死,虽然怀疑归怀疑,还是连声点头称是。

    随后杨昭问起淘汰下来兄弟处理结果,听刘惟明谈起,被裁汰下来的兄弟基本上都分到救济粮食,分到官田耕种,条件就是在今后10年要缴纳0的粮食后,土地归属淘汰弟兄所有。

    这比起老四司兄弟分到各个守备局,直接发放官田耕种要稍稍差一点,即便如此,比起普通农户来说要优惠很多了。

    随后杨昭再看看各司局训练,在成立训练司后,进一步细化训练方式、训练方法、训练标准,只有达到训练标准的,才可能成为列兵,而在那之前大家不过是学兵。

    听到这些训练标准,刘惟明不以为然,这可是三千人马淘汰下来的精锐,达到列兵标准,那不是绰绰有余。

    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在上周考核过程中,4百多人马足足有100多不能达到训练标准,这可让刘惟明傻了眼,在这几天正带着这帮弟兄猛训,希望全司弟兄都考核过关。

    就在杨昭励精图治,准备将蓬州建成一个反抗流寇基地的时候,张献忠也接连遭到诸多挫折。

    在川北,不但以杨昭为首的忠勇军占据蓬州,就是汉中也被。在绵州击败马柯后,张献忠本来以为李自成汉中守将乃马儣,在发出天予而不取徒受其害的感叹后令义子张可旺、张定国率军进入汉中,但无奈李自成将守将换成大将贺珍,张可旺浑然不觉,万余精锐被杀得大溃败,张定国更是不战而降退出汉中。

    张可旺所统帅的半数为流寇主力精锐,张可旺又是颇有威名的后起之秀,遭此惨败,流寇气势稍稍受挫。

    在川南,前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四省总督王应熊,川陕总督樊一蘅以云贵地区为基地,现正积极准备发动反攻,以将张献忠驱离四川,恢复对四川,这个长江上游地区的控制。

    四川各地,福王朱由菘在南京正式登基的消息早已经传遍四川各地,各地乡绅看到朱由菘在南京称帝之后,都蠢蠢欲动,在有的地方,一些乡绅竟然联合起来,集合当地乡勇驱逐大西政权派往当地官员。

    很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书生有感于张献忠嗜杀,编排各种流言歌谣,以揭露大西军残酷统治,以号召民众反抗张献忠统治。

    在这些书生策划下,在城市各个街道上,在农村的各个坝子上,一些孩子唱着: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恶僧煞神砸后头。

    另一些孩子唱着: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成河,有屋无人住,有地无人锄

    …………。

    一时之间,整个四川都流传张献忠乃上天派下界的恶魔,下界来收人的,来杀光所有四川人。

    听到这些儿歌童谣,愚昧的百姓怎么知道这是有心人有意为之,一些老者倚在门边叹息道:哎,老天爷啊,你又要收人了。老天爷啊,我们做了什么坏事,你要让我们造孽呢?

    而年轻的听到这些歌曲,一个个也吓得毛骨悚然,有的甚至拿着竹棍去教训孩子,但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看到大人不要唱,一个个唱的更欢。

    一时之间,整个成都都流传张献忠将要杀光四川人的消息,一时之间成都民心惶恐不安不可终日。

    而刚刚在成都称帝的张献忠在面对舆情汹汹,一时之间也没有主意,急忙招狗头军师汪兆麟等文武将领商议。

    举人出生的丞相汪兆麟一眼就看穿了背后的玄机,玩这种粗劣的舆论游戏,这帮秀才差远了。这种秀才先编号歌谣,再教孩子,如此一夜之间流传开来。

    老百姓非常善良,大家只想有饭吃,有衣穿,就是希望天下太平,什么改朝换代,那个当皇帝与他们无关。

    现在,李瞎子被赶出北京,惶惶不可终日,南明皇帝朱由菘虽然在南京称帝,但那个软脚蛋皇帝难有中兴之举。

    想那个刘备在进入四川后,严峻法纪,对民众是苛刻,形成鲜明对比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减免三年赋税,那可以说仁义无双。

    俗话说恩威并施,大西皇帝张献忠行仁义之后,也要对读书人豪绅进行控制。

    看着面对歌谣措手不及的众人,汪兆麟奏道:皇上,任何王朝建立,都先注重人口,后注重土地。如今大西政权建立后,那帮豪绅书生不知道感恩,竟然编排这样的歌谣来消遣皇帝,皇帝应该控制那帮豪绅、那帮读书人。

    皇上,在剿灭大明蜀王府之后,整个成都城几乎为之一空,为了充实成都府人口,希望皇上仿照汉武帝徙富民实关中之制,仿照洪武帝徙江南富户豪强到南京,请将四川各地富户豪强全部迁移到成都,一则,皇上以就近看管,防止这些奸人在编排诽谤皇帝,防止这些人与南明势力勾结。二则增强地方实力。

    看到张献忠准备将富户豪强迁移到成都,右丞相严锡命大惊道:皇上,万万不可。

    汉武帝将富户豪强迁移关中,那是国家非常稳固之后。

    明高祖朱元璋将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的富户豪强迁移到南京,那实在是大明江山已经稳固之后才进行的啊。

    皇上,现在王应熊盘踞在遵义,大会四省巡抚,正积极布置兵马准备北犯;贺珍占领汉中,李自成也时刻想由汉中南犯;皇帝啊,如今整个四川民情鼎沸,如果皇帝现在要迁徙川中富户豪强,恐让那些本已经投降皇帝的富户豪强心生贰心啊。

    汪兆麟颇为不满,皇帝为了收拢川人之心,专门任命这个严锡命为右丞相,现在看这个严锡命竟然想与自己作对,不由得怒从心上起,吼道:严锡命,汉武帝做的,朱元璋做的,我们皇上怎么做不得呢?迁移豪强可能引起川民不满,但是你们川民柔弱,能有什么不满的?

    再说了,皇上纵横天下二十余载,手下有五十万雄狮,谁若反对,皇上定可以将其碾成肉饼啊。

    张献忠一想,自己过去做流寇笑傲江湖,挖过大明皇帝祖坟,处死襄王、楚王、蜀王,那是何等快意,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够忍受那些刁民作乱呢?

    如今整个四川局势颓废,那些看起软弱的四川乡绅不时地发动民众驱逐大西政权所任命的伪官员,让大西政权在风雨中飘摇。

    再说了,吏出身的张献忠本来对那些乡绅颇为蔑视,在封建社会,社会统治阶层包括:朝廷任命官员,他们高高在上,虽然代表皇家权威对地方进行治理,但由于他们远离故土,在地方上也没有根基,他们的权利是表面的,离开吏什么都做不成。

    其次是胥吏,他们作为官员的化身,深入到民间,对民众进行实质统治。

    最后就是乡绅,他们大多数学识渊博,或者是未来的官吏,或者是退休回家养老的官吏,他们由于自己在道德上、学识上、社会关系上享有巨大名声,作为一种无形的组织存在,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吏出身的张献忠当然知道这些乡绅瞧不起自己,在背地里与自己作对。现在可以来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解决这些乡绅问题,张献忠当然甘愿一试。

    张献忠得意洋洋的对左右说道:在这帮可恶的恶绅支持下,无知的民众反对我老张,现在我将这些恶绅全部抓来,没有这帮读书人,没有这帮地方豪强,如此地方将群龙无首,无人起来挑头反对大西政权。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