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66章 地主与佃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昭显得颇为惊讶,看着刘老三,说道:是啊,这天气冷飕飕的,外面冰天雪地的,让大嫂多烧一点姜汤,给弟兄们喝喝,好御寒啊。

    哦,这位哥子,不知今年收成如何?

    刘老三叹息数声道:哎,大概老天爷真的要收人哦,我们家有个儿子个媳妇,1个女儿,个孙子,全家大10个人,人丁兴旺。

    自己祖上那点田不够种,除了自己耕种10亩水田,还写了隔村地主王家10亩水田面积,这今年就像去年一样,在千年冬天大雪飞飞,但到了夏天的时候又是天旱,这地里土地收成不到往年八成啊。这一年下来0亩水田面积才打到担稻谷(在民国时期,一亩可以打挑谷子,在明末无论如何可以打挑谷子),连往年八d不到啊。

    哎,看来下界那些人作孽太多,老天爷真的要收人哦。要不这几年怎么连年天灾人祸,为什么大山里面有这样多老虎呢?

    听老人又说下界收人,杨昭感到内心一紧,面色铁青,问道:哎,老哥,这十几年天气是有点怪异,有的像北方的气候。

    老哥,去年衙门不是废除三饷嘛?按理说你自家耕种土地地租要少很多吧?

    刘老三摇摇头,叹息道:哎,这少不了多少?我们虽然不像那些地主开垦荒地那样多,但好歹也开垦了一点荒地,祖上留下的10亩水田面积,有4亩是开垦的。

    今年地里收成是这样的,夏天收上来担稻谷,16担麦,但要缴给地主八担粮食,4担麦,如此留给自家的不过4担稻谷,1担麦而已,需要缴纳1担斗稻谷,八斗麦,如此留下来的不过4担粮食而已,一家10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农忙的时候每天还能吃上饭,农闲的时候只能搭着野菜野果吃啊。

    杨昭微微一怔,看着刘老三说道:刘老哥,你还不错,经营得法啊,现在衙门重新清丈土地,清理人口,免除三饷,对你影响大不?

    刘老三摇摇头说道:我们这些本分人家,看不出有什么影响,就说丁赋吧,自从前年老二结婚以来我家向来是缴纳个丁赋的。

    再说田赋,按照衙门的规定,这10亩水田面积应该缴纳1担斗,而往年我6亩水田那可应该缴纳1担4斗而已,减少得有限啊,我们这些自耕农那家那户没有开垦一点荒地。

    这知县取消三饷,只是将很多过去隐瞒下来的东西全部公开了。只是让那些土豪劣绅无法再偷税漏税而已。

    就拿我们隔村王家,他家光水田就多出了00亩面积,好家伙,这次缴纳正赋那可比往年足足多了4八担啊。过去大家都还以为他们是积善之家,现在一看竟然偷税漏税这么多呢

    杨昭内心一沉,在重新丈量土地,免除三饷之后,各地出了很多段子,很多段子说将过去不合理不公平的变得更加公平而已。难道自己苦推的政策,只有这点好处?

    杨昭眉头皱成一个山字,问道:刘老哥,我风闻这个知州不顾众人反对,清理土地,清理人口,难道仅仅这点好处吗?

    刘老三连连摇头道:这位老弟,当然不止这一点,我们大家闲聊的时候,感觉其他政策好处更大啊。你老弟想想,就是重新丈量土地也是有好处的啊,我们老百姓虽然没有得到多大好处,但更公平了啊。地主老财家里有数倍的荒地过去没有缴纳正赋,重新丈量土地后一样缴纳赋税,这可看出我们知州大人还是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着想啊。

    此外,清理出来的荒地,安插那些流民耕种,每个村都或多或少的增加了~户,安定民心,耕种土地的更多了,至少不像过去,这两天每天都见到什么讨口子的。

    还有,更重要的,是其他配套政策,比免除三饷更有实惠啊。现在不像过去那样征收银子,你不知道,过去征收银子,大家在秋收的时候将粮食卖出去,价格比平时要低4,5成,如此缴纳1担正赋,至少要1担5的稻谷。

    还有,不仅仅用斗量,现在可以选择用称称,这样的话也更准确了。你老弟也听说了,在过去缴纳粮食的时候,装满斗后,衙役用脚一踢,倒出来多少谷子哦。

    还有,现在不需要马上缴纳正赋,等到农忙完后再缴纳,减少多少劳力哦。

    …

    杨昭脸色逐渐放松,看来在任何时代,乡亲们心里都是雪亮雪亮的,自己在免除三饷的大旗之下强行丈量土地,大家也明白这不过是一种重新分配税赋的手段而已,在实际上征收税赋总额没有减少。

    想到这里,杨昭不由得关心起佃农,这刘老三不是写了10亩水田面积啊,这个如何?想到这里,杨昭问道:老哥,你刚才说你不是写了10亩水田面积啊,这个如何,地主没有要求增加田租吧?

    刘老三叹口气道:哎,这要看情况,心肠好的会少收一点,心肠坏的反而要多收一点呢。

    就像我们雇主王公子,重新丈量土地之后,他们王家过去有100亩水田面积,现在变成00亩了,可足足多了00亩面积,过去每年秋天只需缴纳4担谷子,这两年秋天正赋6担谷子,外加4担补偿,如此足足多了6担。

    在收租的时候王公子就要我们每亩多1斗粮食,我们这些佃户受不了,认为我们租他们王家的田,合约上写得好好地,旱涝保收的交5成5地租,差点水田交5成地租,现在王家突然多收地租,不合理。

    最后王老太爷从县里坐着滑竿来,说衙门重新丈量土地,我们王家多缴了6担正赋,那是我们王家的问题,与乡亲们没有关系。

    去年大家遭了旱,再说衙门也减免了三饷,那么好田地租为5成,差田为4成5。这王老太爷真的是一个好人啊。

    杨昭也感叹道:确实,这王老太爷明白道理啊,往年他们偷税漏税这么多,本来就没有道理,现在要他们缴上正赋,少量补上往年偷掉的,他们王家本来就占便宜啊。怎么自己占了便宜还要增加地租呢?

    刘老哥,有没有地主不同意的,地主不同意怎么办?

    刘老三叹了一口气道:哎,这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那个苏家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苏老爷坚决不同意,不但不同意减赋,而且还要每亩面积加1斗,最后有两家佃户不同意,听说在这年腊月三十的时候,苏老爷准备请几个强人将这两家佃户赶走啊。

    老弟啊,这天寒地冻的,将这些佃户赶走后,他们若是能找到一个好的雇主还好,若是不能,那不是成为讨口子吗?

    哎,这个世道啊,看来老天爷真的要收人啊。

    袁定身体微微一震,问道:老弟,这个地主如此无礼,为何不告官呢?我想知州大人还算晴明的啊,若是高官,定让那个苏老爷吃不了兜着走啊。

    刘老三叹了一口气,说道:哎,这位老哥,你也是一大把年龄了。这知州大人虽然是天上神仙下凡转世,但不可能管老百姓这种事情啊

    再说了,这苏家有钱有势,若是告发了,你不是不知道,那能奈何苏老爷吗?

    哎,这个世道啊,能活一天算一天哦,看来老天爷真的要收人了哦。

    否则的话,怎么有土暴子横行,怎么山中老虎成群?我们知州大人虽然是天上星宿下凡,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现在还有强敌环视,我们知州大人既要面对地方恶霸,又要面对流寇环视,他能保全大家就已经不错了。

    从茅屋里面出来,看到杨昭面色如常,袁定显得颇为不解道:轩轾,我原以为重新丈量土地清理人口之后,减免三饷之后,乡民们生活应该活得非常幸福。

    现在看来,哎,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天灾不断,恶霸地主横行,

    杨昭手按刀柄,望着远处深山,沉默不语。(该故事根据与大姨夫聊天,了解加工所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