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大清首富

第二百一十一章 加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十三行四大保商,从四条渠道将英夷可能来犯的事情给捅了上去,总督府、粤海关和旗城里登时暗流涌动。但涌着涌着,却就没消息了。

    吴承鉴不相信总督府的师爷和监督、将军的家奴会敢瞒下来此事,但几天过去,三大衙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按理说,如果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都重视此事,就算在军政上马上就有反应,至少要分别将几个保商叫过去了解更具体的情报此事,怎么向现在这样,一颗大石头扔下去,却水花也不溅起来一点。

    吴承鉴想想英国的海军随时会开到粤海关,便忍不住烦躁了起来,私下里再去打听,却才从卢关桓那里听到一点消息,却是两广总督吉庆听说番夷可能来犯,一开始是有些紧张的,然而听说只有几百人,便是嗤的一声冷笑:“撮尔丑,区区几百人,能干什事!”便再没反应了。

    吴承鉴听了这回复,心里不由得一沉。

    大清的高级官员,难道已经自大无知到这个地步了吗?已经分不清战兵与号称兵力的区别了吗?

    还是说现在距离雅克萨之战不过百余年,满洲人就已经忘了和俄国人作战是什么情况了吗?而且英国人比俄国人还…

    忽然吴承鉴自己愣了一下,这才想起,大清的大部分官员对欧洲的形势是不了解的,根本就不清楚欧洲列强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未必明白英国的海军在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当然,吴承鉴也不认为那五百英国海军就有征服大清帝国的可能性,他猜测那应该只是英国方面对打开中国国门的一次试探,而对对方这次试探如果应对得不好的话,接下来便可能兵连祸结了。

    想到这里,吴承鉴不免对大清放在广东的这些高级官员大为失望,最后他只能将希望放在和珅的那条路上,就希望和珅能重视这件事情吧。

    ——————

    就在吴承鉴翘首以待的时候,这日有人来报,京城来了钦差。

    吴承鉴一时惊喜,心想和珅的反应居然这么快,而且来了钦差而不是和府家人的话,那就是北京高层对此事有了更高层面的决断了。

    他赶紧换了官袍,出来迎接,却见来的不是满洲的侍卫,而是个汉族的文官,不由得一愣,一个文士打扮的人上前来,用粤语说:“昊官,我哩介绍(我来介绍)。”他先用粤语介绍自己乃是广州府礼房经制吏,又不经意地点了点跟户房、刑房两吏的交情(这两个和吴家关系较好),然后就转为一口官话,介绍那位官员——却是一位翰林院的典簿,从京城赶来传旨的。广州府这边接待之后,就派了这位礼书陪同前来。

    十三行虽然常常和省城、府城、县城的官吏打交道,但主要也是跟吏房、刑房、户房乃至兵房、工房打交道,和师爷们打交道最多,而与礼房打的交道最少,所以这位广州府礼书他不认得。

    吴承鉴不认得这位礼书,那礼书却认得吴承鉴,此刻说话的时候满脸堆欢,对吴承鉴带着掩饰得很好的谄媚,吴承鉴非常熟悉这种表情:这是报喜、讨赏的暗示——一般来说看到这种表情也就意味着好事。

    他又瞥了一眼旁边两个随从,见他们一个捧着一个顶戴,一个捧着一套官袍,都是新的,吴承鉴心中一动:“这是要封赏什么吗?要给我加官进爵?可是不对啊,这个顶戴官袍跟我现在戴的差不多。”

    这时也不方便问,先将那典簿迎进来,进了仰恩堂——这是专门作为正式接待官员的地方。

    那典簿对吴承鉴上下打量,从吴承鉴的服饰中认出他的品级是个正五品郎中,发出一声冷笑:“广州真是神仙地,一个商人,也能接二连三地弄到顶戴了。”眼神之中,充满了嫉恨。

    吴承鉴一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也还没弄清楚对方的来历,干脆不接口。

    便听那典簿说:“吴昭光呢?出来接旨吧。”

    “吴?吴什么?”吴承鉴一时愣在那里,竟想不起是谁。

    那典簿怒道:“怎么,这里不是吴昭光家吗?”回头问陪同前来的广州府礼房经制吏:“怎么回事!你是带错路了吗?”

    那礼书上前咳嗽了一声,道:“昊官,你们吴家,不是给你侄子捐了个官吗?”

    吴承鉴大为诧异,这才想起吴昭光就是光儿啊!

    这一来是因为他怎么也没将这次的事情往光儿身上想,二来是那典簿是四川人,口音上广东人听不习惯,所以一时意识不到!

    “光儿…我给光儿捐了个官?”这真是从何说起?

    那典簿闻言怒道:“你胡说什么!什么捐官!是朝廷念在广州义商吴承钧多年来出钱出力,为国为民,特恩许加其子从五品员外郎。什么捐官!”

    这个典簿的性子十分别扭,他得了这个差使跑来岭南,自己也知道是会有好处的,却又偏偏处处显得不情愿,明明看不起这些捐官的商户,但偏偏面子上还要维护官员体系的体统,所以不肯听别人提起“捐官”二字。

    吴承鉴听到“吴承钧”三字,这次知道没错了,心中没有惊喜,反而是惊诧乃至暗忧,这种没来由的馅饼忽然掉下来可未必是好事。然而看看那个典簿已经十分不耐,便道:“且等等,且等等,吴昭光就是我的侄子。我现在就叫他出来。”

    他毕竟是大保商,从诧异与莫名中反应过来,再处事就十分熟练,给旁边的穿隆赐爷使了个眼色,穿隆赐爷就上前招呼,一个体态极佳的扬州瘦马上前,直接跪在那典簿脚边,将一杯茶顶在头顶,娇声道:“爷辛苦了,请爷用茶。”

    杯子晶莹剔透,茶叶暗香扑鼻,人更是娇媚无方。

    这杯子茶水也就算了,这等娇俏人儿上前来软玉温香,两声爷出来,一下子把那个典簿给叫得有些软了——地方官富而京官穷,尤其是向他这种清水衙门里的低级官员更穷,身家用度比吴家园看门的都不如,那经历过这等绝色偎依,一下子心神摇荡起来。

    穿隆赐爷也上前来,他见这个典簿眼皮子浅,就知道用不着太过隐晦——怕是太过隐晦了效果反而不好,也就上前,连称钦差老爷辛苦,暗中已经塞了一个大红包过去。

    那陡然觉得袖子里被塞了个东西,手指碰了碰,就知道是两个银元宝,这块头怕不有五十两,心头就一阵窃喜,心想这些广东人果然有钱,就听穿隆赐爷说:“这杯茶钦差老爷先喝着解渴,等公事办完,我们吴家回头还有冰敬奉上。”

    那典簿一听哟,这还有后续啊。他钱一到手,脾气就收敛了些,又见有美人好茶伺候,焦躁便去了大半。

    与此同时,吴承鉴让吴七急急往梨溶院而来,在院里撞到吴六,吴六扯住他道:“干什么,这么慌张。”

    吴七问:“光少呢?”

    吴六道:“找光少做什么?他在东厢房,大少奶盯着他读书呢。”

    兄弟俩拉扯着走到了东厢房门口,果然见蔡巧珠坐在一边,看着光儿在练字,吴七进门道:“大少奶,快让光少换身衣服到仰恩堂去。”

    蔡巧珠转头道:“怎么了,看你跑得气喘吁吁的。”

    吴七道:“仰恩堂来了个钦差,说是朝廷念在大少身前为国为民,要给光少封官。”

    屋内不知道多少人同时啊了起来,个个惊诧。

    蔡巧珠和吴六对视一眼,同时想起那事来,跟着化作惊喜:“这…这可是真的?”

    吴七道:“敢来我们吴家园,总不可能是骗子吧。不管怎么样,先让光少换身衣服到前面去。那位钦差脾气可不大好。”

    光儿一脸的懵,却还是在蔡巧珠的督促下换了衣服,蔡巧珠也换了件更庄重的外衫,然后带着光儿匆匆往中堂赶来。

    路上就看吴承鉴在堂外回廊下等着了,向蔡巧珠招手,蔡巧珠带着人走过去,问道:“三叔,那…那钦差可是真的?”

    为光儿谋官的事情,蔡士群没有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蔡巧珠,只说事情在办,但有些怀疑那中间人是否真的能办下来,要蔡巧珠且等等消息,所以蔡巧珠对事情也并无十全把握。

    吴承鉴见大嫂三分惊讶之中,倒带着七分期待,不免有些怪,但一时也没多想,就道:“人是广州府礼书带来的,宅里有人认得那个礼书,与梁商主家四姨太有拐弯亲戚,不是没根基的。移送文书我也看了,的确是真的。”

    蔡巧珠道:“这…这可是…”她的七分期待,一下子都变成了欢喜了。

    吴承鉴道:“只是这事有些怪异,如果是朝廷给我加官,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也算在情理之中,可我们全无运作,怎么会突然给光儿加官,而且还是从五品员外郎!”

    吴六在旁边道:“昊官,员外郎很大吗?”

    吴承鉴道:“知县老爷才是七品,员外郎比知县还大三级,你说大不大?”

    蔡巧珠和吴六更是喜出望外了。

    吴承鉴看他俩的反应,忽然有些疑心了,然而这时不是说话的时候,便道:“且先进去,接了官袍顶戴再说。”

    蔡巧珠连忙道:“是,是。”

    最快更新,阅读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