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九零:犀利港姐恃靓行凶

065,香港的地产发家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说了不卖就不卖,你们这些黑心肝的地产商,收我们的旧楼拿去盖大楼。”

    “盖好了大楼就卖高价,逼得我们这些老百姓连房子都住不起”

    “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你们如愿”

    高婆婆一边打一边骂,骂道最后气都喘不顺。

    一只手拿着扫帚,另外一只手不停地顺着自己的胸口。

    马丹丹见状,赶紧使眼色让两个人先离开。

    万一把高婆婆气出个好歹,谁都负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宁浩被打出门外,刚想辩驳几句,就感觉到身上被吐了一口口水。

    他有轻微的洁癖,那口水就好像一根刺在他身上。

    他赶紧从兜里拿出纸巾擦,就听到高婆婆对自己说:

    “无良地产商,我呸”

    “赶紧从我家里滚出去,再敢来,我就泼你热水”

    从没被人这样辱骂过的李宁浩气极。

    他堂堂一个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又是启航地产的建筑设计师。

    被人排挤来收楼,已经是郁闷至极。

    还被这种恶婆婆拿扫帚打。

    自尊心极强的他,此时深深怀疑这个社会到底有没有公平可言

    他生着闷气走下楼,就连自己女朋友于文茵在后面一直喊自己都没听到。

    而另外一边的宵夜档。

    赵子彤正和几个男人,喝着小酒,聊着天儿。

    想了解一个城市,就永远避不开这个城市的饮食文化。

    而在很多打工族心中,夜里的食物格外好吃。

    细究宵夜在城市里的由来,可从在香港营生半世的长辈那儿听来的笑谈窥见一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捉襟见肘的工薪一族,人人不得不多劳多得,身兼数职。

    早起迟睡,早餐与宵夜行业应运而生,成为城市一景。

    香港的夏夜,一定得是穿着拖鞋站在宵夜档口,

    看那些穿着背心和围裙的师傅起灶热油。

    腌制过的薄薄的牛肉片滋啦过油。

    师傅一手执铁勺搅炒,一手抓起芽菜河粉入锅。

    开猛火迅速颠勺,挂上豉油的河粉油亮爽利,出锅时的镬气触人情肠。

    站在赵子彤面前的这个师傅,

    大臂有好看的线条,翻炒牛河的动作利索干脆。

    香港街头翻滚着的牛河还有那热汗淋漓的男臂,于食于色皆是风景。

    但是赵子彤却无心欣赏这股风景。

    “干杯李大哥,你多喝点”

    两瓶珠江啤酒,一碟干炒牛河下肚。

    她已经从黄毛大哥那里获得了不少有用的讯息。

    黄毛大哥叫李国强,今年38岁。

    黄毛大哥和几个兄弟虽然打扮得象黑社会收高利贷的。

    但其实他不是本地香港人。而是在七十年代从大陆偷渡过来的装修工人。

    说是装修工人,其实在他们老家就是就是泥瓦工。

    在那几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差点被饿死,一家人才逃到香港。

    香港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

    不仅是地理位置特殊,历史原因也很特殊。

    从1841年香港“卖地”至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的100年间,

    香港作为远东地区的贸易转口港和商埠,主要产业是转口贸易。

    以及围绕转口贸易发展起来的航运业c仓储码头和船坞业,和金融业等。

    所以后面很多富豪发家都是靠船运。

    比如船王c赌王之类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c房屋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的展开。

    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房地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

    创办于1898年的英资置地公司,是当时最重要的地产公司,

    在香港最繁华的商业核心区中环,持有一系列优质的物业组合。

    当时,地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置业收租,地产发展并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

    总之,置业收租给大业主和置业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总结起来就是:

    不管在内地还是香港,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有土地的就是大佬

    以前是田地出租給佃户,

    后面是

    土地出租给公司和打工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香港经历了3年零八个月的日本法西斯统治。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港英政府才能重返香港。

    之后展开了大规模重建工作,经济才得以迅速复苏,人口重新开始大量增长。

    人口的增长,使大批香港居民和内地新移民被迫搭建棚屋c木屋和“纸皮屋”,形成了许多人口稠密的木屋区。

    而当时赵子彤住的笼屋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一现象,使“房荒”成为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

    1947年2月,香港政府为阻止日趋猛烈的加租迫迁风潮并鼓励业主修复楼宇,并制定了新的管理条例,大大促进了战后旧楼宇的维修重建。

    大量华商也开始转向房地产行业,包括了著名的霍氏家族和李氏家族。

    华商逐渐开始挑战英商的优势地位,把握黄金商机,成立大量新地产公司。

    这个时代的香港,诞生了很多新晋的房地产富豪c金融业富豪c贸易业富豪。

    而此时的大陆,刚刚经历完四年内战,成立了中国人民共和国。

    随后是“大大的跃进”和“那几年自然灾害”。

    全国人民挣扎在温饱线上,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建房子了。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然后又是轰轰烈烈的文化

    虽然这段历史不堪回首,但是刻意回避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大妹子,不瞒你说,我一见你就有眼缘,来来来,陪老哥多喝两杯”

    浓郁的四川话把赵子彤拉回现实。

    李国强是四川绵阳人。

    他一口一个大妹子喊着。

    赵子彤也不扭捏,拿起酒杯,就一饮而尽。

    “好”几个农民工一起给她鼓掌。

    “大哥,小妹有一事不明白。这个叫高峰的男人欠你们钱,就应该去找高峰啊,你们欺负一个孤寡老太太做什么”

    虽说父债子偿,但真的是不合理。

    就跟古代的株连九族一样让人火大。

    “小妹,我见是你,我才告诉你。”

    李国强凑了过来,悄悄在她耳边说道:

    “是高峰的老婆何文珊让我们来的”

    本书首发来自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