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奕王

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九章 总督衙门的商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工部衙门内。@菠灬萝灬小@说

    新任顺元总督梁奕,礼部尚书刘长生,工部尚书甘荣淳,工部左侍郎宋硕,户部尚书吕新则和户部左侍郎周筠以及几位两部的官员都聚集在这里。

    目的就是为了商议顺元总督府修在哪儿,如何修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东西,还有就是最后的花费会如何。

    平日里哪怕是修建六部衙门恐怕都不会聚集到这么多人在这里,估计只有在大修皇宫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局面,现在只因为这座新的府邸是梁奕办公的地方,所以才会有这么豪华的阵容。

    “梁大人,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确定总督衙门修建在顺天府还是兴元府,根据陛下的意思,其他城池也不是不行,但毕竟是两府总督,最好还是修建在府城最好,我们三部仅仅是协助你而已,所以最后的决定权都在你手上,然后此事需要上报陛下,还望慎重。”

    “诸位大人请放心,梁某人知道该如何做。”

    梁奕明白这次之所以弄得这般大张旗鼓,是得到了董高逸的授权,否则谁敢做到这样的地步,哪怕梁奕权势滔天都没有这个本事,而这样做其实是有几个原因的。

    首先,原先的总督权力并不是很大,现在突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会让一些大臣短时间反应不过来,很容易闹出一些误会和麻烦来,所以要在衙门这方面做文章,修建的越是气派,越是比知府衙门和监察院衙门更好,官员们也就可以从这里知道总督目前才是地方最大的官员。

    然后就是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为了一座总督衙门,就让三部的尚书聚集在一起进行商议,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就是用来告诉其他的官员,以及马上要上任的兴元知府张启钟和顺天知府陆舒,要让他们知道目前一府最大的已经不是知府,而是这位总督,并且要让他们知道当今圣上是多么的重视总督,谁要是一说这兴元府大概的情况,当然可能会有一些泄漏或者是些许差错的地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梁奕点头道:“甘大人请说。”

    “根据初次勘测,二次勘测和第三次复查最终得出结果,兴元府长约十里,宽约八里,整座城池自北向南修建而成,围绕着兴元府有一条护城河,最宽的地方大约二十米左右,最窄的仅仅五米左右,后面这一点不涉及下面的事情,可以忽略。”

    兴元府的护城河可就不是随随便便修建的,而是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才修建而成的,想要强攻这里花费的代价是比较大的,之所以南齐将士伤亡不是太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兴元府是直接割让的,并不是攻占下来的。

    甘荣淳继续说道:“这兴元府在六百多年前的时候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并且是非常不起眼的那种,后面经过当时五任知县的发展,以及当时知州的支持,这才逐渐变得繁华起来,慢慢的兴元府就开始扩张,随着扩张的速度加快,最终在三百多年前的时候,被大魏皇帝变成了兴州。”

    “成为了兴州之后,地位自然就变得不一样起来,加上这几百年来累积起来的发展成果,以及两位名臣在这里的先后治理,嫣然成为当时大魏朝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一。”

    “后来魏王朝衰败,接着就被南下的大军占据,后面建立了西凉朝,虽然经历了战事,但这座城池的底蕴依旧是存在的,所以西凉的先皇便在这里建立的兴元府,一直至今才没有更大的改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