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闯江湖,当大侠

《闯江湖,当大侠》正文 第1章:覆灭的悠然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以此为题记。

    玄国源州娄林郡宇阳县境内,龙江岸边。一个白衣少年站在江边,腰间挎着一把宝剑,只见他眉宇紧锁,似有千万愁绪。

    那稚气的脸上显示出他只是一个刚出江湖的半大孩子,虽说长得人高马大,背后看着也是虎背熊腰。但白皙的脸蛋儿上那双有着长睫毛的大眼睛,让他看起来与高大的身材不相符,他那圆润的脸庞隐隐之间带着些女孩子的秀气。

    刚到渡口不久,这江边就陆陆续续赶来渡江的人。这些人中,有经商的商人,有进城买卖的农民,有到城中寻花问柳的公子哥儿,也有像他一样拿着宝剑或者大刀的江湖剑客。

    他们匆匆赶来,乘坐这最后一趟的渡江船。

    龙江左边是宇阳县所管辖,渡口叫枫林渡;对面是龙江县,渡口因江得名,为龙江渡口。

    船家由对岸划着乌篷船过来,看到这个三月前某天坐了他一天船的少年微笑道:“少侠,过江呀?”

    “是的,老伯,我要回家。我身上的盘费已经所剩无几,得回去拿点钱才好继续上路……”

    船家道:“哦,原来如此。不过渡你过江可以,但现在已经这样晚了,你可不许像上次那样赖在船上不走呀?”

    少年笑道:“你放心好了,今天我要赶路,不能像先前那样贪玩了。”少年心想,上次要不是为了耍帅,我才不会来来回回在你船上蹦跶呢?

    少年上了船没有站在船头上的老位置,而是与其他过江的客人挤在不大的船舱里。

    站在船舱口的门框边上,看着平静无波的江面,心绪茫然。

    ……

    ……

    “你听说了吗?桂山郡,夷陵县出了大事儿了?”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灰色上衣,下着黑裤黑鞋的五十上下的男人说道,在他腰上斜挎着一把大刀。

    少年听到桂山郡夷陵县,不由侧耳倾听。

    “出什么大事儿了?”另一人好奇的问道。

    “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见众人摇头,这人继续道:“夷陵县有个高家村,距高家村十里的东面有一座山谷,名叫悠然谷。住着一位名满江湖的姓卓的大侠士……”

    听到这里,少年面上显露出微微的笑意,心里不由得意起来。不过想到方才这人说这悠然谷出了大事,心想肯定是悠然谷发出了寻人告示,寻找离家出走的人!

    这时一个年约三十出头儿的人手拿一把银色双头长剑插嘴道:“这个大侠姓卓?莫非是二十年前用七伤拳打败太州第一剑客黄鹤云,外号一飞冲天的卓盛?”

    “不错,就是他……”

    “哦……可听说他已经隐退江湖了,早就不在江湖之中。怎么就隐退到夷陵县?难道说他要重出江湖?”

    “重出江湖是不可能了……”男人有些黯然神伤道。

    “这是怎么说?卓大侠的功夫在江湖上都是排得上名号的,他想重出谁能拦得了?”

    “哎!说到这里,真是世事无常呀。一月前,卓大侠的朋友应邀前往悠然谷寻访,却没想到进了悠然谷,不仅没有看到卓大侠出谷相迎,反而看到整个谷中一片狼藉。房屋榆社早已被大火烧成了一堆灰烬……”

    听到这里,少年心中大惊。转头对那人道:“你说什么?悠然谷变成一堆灰烬……这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可不是,卓家上上下下二十口人,加上同卓大侠一起隐居的唐列一家五口人一同烧死在大火之中……”

    少年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一步跨过去抓起那人的衣襟厉声道:“你再说一遍,卓家一家怎么了?”

    他不相信这人说的话,但是也不容许他人这样诅咒。

    旁边的人想将他拉开,却被他一脚踢翻。而被他扯住衣襟的人又不能反抗,被他压制得连动弹一下都不能。

    “我是说卓家一家……一家都死在了大火之中……”

    少年看这个年纪已经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离开时,他父母也近五十的年纪。

    他大声道:“你骗人,我……卓大侠武功那样的高强,怎么会被人烧死在大火之中?你若还在这里妖言惑众,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然后一把将他推开,从人群中来到船尾,对船家说道:“船家,能不能快些呢?”

    船家道:“少侠别急,马上就到了……”

    男人正了正衣襟,看着少年的背影,似自言自语道:“看这个少年,听到卓大侠遇害,竟然如此大的反应。看来卓大侠虽已经久不过问江湖事,可江湖中依旧流传着他的名字。就连这十七八岁的少年对他也如此仰慕……”眼中既有羡慕之色,也有可惜之意。

    羡慕的是卓盛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威震江湖二十年的英雄侠士,如今这多年过去了,还有人听到他的名字竟然如此激动;可惜的是如此侠士竟然死于大火,未免可惜至极。

    少年的心慌乱至极,脸色异常苍白,说话的声音还带着惊慌的哭腔声。

    这个消息不是他第一次听说了。

    上次在主梁镇也听到过关于悠然谷出事儿的传言,可当时他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都是些小道消息,不足为信。

    但就在昨天他在港下饭庄吃饭的时候又有人说起悠然谷出事儿的消息,便觉得恐怕真的有什么事情。不过当时想这悠然谷的事情无非就是谷主家的小姐离家出走,在镇上及各村贴个寻人启事罢了。

    但没想到却是这样的大事情。

    少年看着不远的江岸,觉得这数丈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

    他巴不得自己身上有双翅膀,能一下子飞到悠然谷看个究竟。

    好不容易挨到了江对岸,他下了船,来到龙江县城外的一家客栈,向店家租借了一匹马,快马加鞭向桂山郡而去。

    十日后,经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途中换了三匹马后,终于到了桂山郡。然后又花了三天的时间来到夷陵县,在夷陵县又换了一匹马后,再经过一天半的奔波来到了熟悉的高家村。

    这时候少年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大腿内侧早已经被马鞍磨破了皮,鲜血将白色的里衬浸湿结了痂,下来时因为动作太大,贴着皮肤的裤腿又将磨破的痂撕破,但他却不觉疼。

    下午未时,他牵着已经同样累得不行的马站在谷口,面对着熟悉的山谷,心中隐隐有预感。抬头看着眼前的山头,那上面本来是有一座茅屋,是一个姓王的老人在上面居住。并且他还养了一条狗,每有生人进来,那条黄色的大狗就会“汪汪”放声大叫,只要狗叫,整个谷中的人都会知道有人来了。

    如今茅屋没有了,狗也不叫了……

    他在谷口走来走去犹豫不定,一会儿抬头看天,一会儿看看谷口。一会儿停下驻足,一会儿低头沉思,手里一直不安分得揉搓着早已脏得看不出原来颜色的衣角。

    他在想象,想象着这里的人一切安然无恙。回到谷中,那里还有他熟悉的面孔……

    徘徊了一会儿,他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先是饶过一座小土坡,抬眼一看,不由呆愣在路中。

    他没想到那样热闹的山谷已经死寂一般:他没有看到熟悉的房屋茅舍,也没听到犬吠声,小溪边上的草坪里也没有看到牛羊的身影……

    山村不见了踪影。

    他扔下缰绳,急飞奔过去,途中还有好几次被脚下的石头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依然爬起来继续前行,就算手上被摔破了流血了,也没有觉得疼痛。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

    山还是那群山,水还是那些水。可是山里再也看不见那些古朴诗意的茅屋,还有那些蹦蹦跳跳的牛羊,还有那些整天嘻嘻哈哈在草坪上打闹的孩子。

    “父亲……母亲……悠然回来了!啊啊……”山谷回荡着他的声音,但却没有人回应。

    看着曾经的家,少年跪倒在那片黑黢黢的废墟前,那已经被大雨冲刷过并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地方,让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他生活了十年的家?

    他低着头,几近泣不成声。唯有山间老鸹的声音在一遍又一遍地回响,然后那空谷的回音将这声音荡漾在山谷间。

    没想到只是短短三个月,再回来却已经是如此的物是人非。

    离去时是父慈子孝,回来后却已经是家破人亡。

    少年浑浑噩噩跪在房屋旁边的几个新的坟墓前,墓碑上面写着他父母还有哥哥的名字。

    一代侠士卓盛、爱妻韩云儿、长子卓著、次子卓然、三子卓越……

    唯独没有她卓悠然的名字。想到这十年来一家人对自己疼爱有加,不禁伤心落泪。

    有谁能像他们那样对自己不求回报的付出呢?没有了,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

    “父亲……母亲……大哥……啊……啊……”,哭声不绝于耳,回肠九转,痛不欲生……

    卓悠然跌倒地上不由伤心得昏厥过去,等到她再次醒来已经是日落西山,夜风突起。

    突然她朝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顿时群岛齐飞,向着天边惊慌而逃。

    ……

    ……

    卓悠然,悠然谷谷主卓盛的女儿。

    今年六月三十刚满十四岁。

    半年前由于她母亲韩云儿同她说再过一年,也就是她及笄之年,就要嫁到娄林郡宁王府中,成为宁王府三公子的妻子。

    并告诉她在没有嫁过去之前要她在一年之内学会女红,还要她为自己缝制一件嫁衣。

    但卓悠然想,作为一个现代灵魂的人,是不能接受这种娃娃亲的。并且她觉得自己只有十四岁,十四岁的年纪放在现代那还是个孩子。

    一个孩子怎么就能成婚、生儿育女呢?

    便对她母亲说想将婚事退了。

    可是父母不同意,说既然拿了人家的定情信物,就得守信用。

    但她想说的,那个定情信物压根儿就是在她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收下的。

    不过他们没有听自己解释,因为当时确实是自己接下了玉佩。

    父母见她出尔反尔,便将她狠狠骂了一顿。

    而宁王三公子她是见过的,那是十年前自己四岁生辰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来到谷中为自己庆祝生日。

    那时想起三公子瘦小如猴儿的样子,她都觉得相貌丑陋。她想就算十年后,那个让她记忆尤深的瘦小男孩肯定没有多大的变化,说不定还越来越丑。

    因此,在父母进城为她置办生日宴上的东西时,便将放于她父母房中,与宁王府结亲时所写的凭据揣进怀里,留下一封书信说自己到娄林郡退亲。

    没想到刚走到宇阳,兜里的盘费就已经所剩无几,因此便打道回府,想回家拿点钱再继续到娄林退婚。

    不想这一离去,却是与父母亲人的永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