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322章 南讨汉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昭大喜,走下台阶,握住钱邦芑的手,声言蛮清鞑子与尚可喜、耿仲明所部都为兽军,自进入中土以来,烧杀,丧心病狂,不如。

    为了鼓舞士气,杨昭口述鞑子、尚可喜、耿仲明兽军处置条例,在一一列举其罪状之后下令所俘获兽军,全部进行审判,甄别犯有屠杀罪的,一律处以斩刑。

    尚可喜、耿继茂率部屠戮我广州子民,丧心病狂,与无二,着令有司将其二人逮捕归案,对尚可喜、耿继茂二人凌迟处死。

    尚可喜、耿继茂以屠城手段对我大汉平民,其家九族,都在不赦之列,着令有司,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其逮捕归案,明正典刑。

    尚可喜、耿继茂所部各把总以上军官,泯灭天良,丧失人心,屠戮族人,不如,除证明非直接参与屠杀者,一律判处斩立决,在条件成熟时,有司可将其逮捕归案,明正典刑。

    着令忠勇军各部,在匡复广州后,在民众乱骨埋葬之处,建立纪念塔,在纪念塔下,仿照杭州岳王庙的跪象,用铜铁铸造尚可喜、耿继茂等罪魁祸首的铜像,让其永远跪在那里,以向民众谢罪。

    通知武昌刑司,成立专案组,对尚可喜、耿继茂屠戮广州民众罪行进行公开调查,并将调查报告编撰成册,以警惕后人。

    对情节较轻的,一律处以阉割,剁大拇指等刑罚,对其随军家眷,男的卖为奴婢,女的充作营妓。

    本来以为这种条例会争议颇大,但大家想到鞑子种种大屠杀,想到那讨厌鼠尾巴,一个个高叫不已。

    听到尚可喜攻占广州,发生广州大屠杀,听到孔有德占领桂林,逼近永历帝的时候,杨昭准备率部南讨济尔哈朗、尚可喜、孔有德诸人。

    听到忠勇军准备南讨,顾炎武劝诫道:“王爷,我军自出三峡以来连战连捷,不到半年时间久夺取湖北之地。我军水师实力更非鞑子水师所可比拟的,我们不如顺江而下直下两江,将江南鞑子沿江截为两半,就像当日洪武爷那样使其南北分割,如此必然大败鞑子亦。”

    殷承柞一听,连呼不可。元末的时候义军是将元军截为南北两端,但最后结果是诸侯并起,除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巨头之外,那个省没有一个自立为王的?

    另外,刘福通、韩林儿等驻防江北的各路义军那一路不被元军重兵围攻而全局覆灭的?

    再说了忠勇军的根本为云贵川湖广,而且永历帝朱由榔还在桂林,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东征呢?

    顾炎武一听连连摇头,江南乃国家赋税重地,占领江南就相当于截断蛮清的钱袋子,没有江南赋税,鞑子如何安抚投降的绿营兵马?

    吴兆元、范文光则不这么看,在经历张献忠乱川,一担粮食超过两银子的大家有不同体会。

    在太平士气钱非常重要,但在战乱年代粮食更为重要,湖广熟,天下足早已经是国人共识,湖广是天下粮仓,只要控制湖广,鞑子有再多钱也是无足轻重。

    看众人争论不休,坐在椅子上杨昭则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也曾经占领武昌、在金陵,但曾国藩纠集华南蛮清势力,南北夹击,最后兵败国没。

    虽然现在蛮清还未在华南地区扎下根,但那些投奔蛮清的将领为了染红自己头上顶戴,早已经与汉人势不两立了,如此李成栋、尚可喜等人才相继制造多起大屠杀,吴三桂在陕西屠杀汉人有的时候比鞑子还要凶狠。

    还有,若自己率部东征,虽然忠勇军水师强大,但战线长达数千公里,如此必然疲于应付,若真的这样,虽然自己有穿越的优势,不太可能成为历史上的刘福通、韩林儿,但各部必然死伤惨重。

    想到这里,杨昭决定南征湖广、两广。

    看着地图,顾炎武无比忧郁道:“王爷,阿济格率领大军驻防陕西,吴三桂率领大军驻防南阳,洪承畴、岳乐率领残部驻防两江,若王爷南征,这三路鞑子不得不防啊。”

    旁边的殷承柞笑道:“顾先生,岳乐这一路刚为我等所败,非短期内可以恢复战力,再说了我们已经占领九江,这一路可以说最放心的。

    南阳的吴三桂也可以无忧亦,当日南宋守卫襄阳数年之久,我等兵势早已经超过当年南宋军队,这一路也可以说无忧亦。

    陕西的阿济格集团,他们进入汉中那不是丧失战马之力,我们不但可以利用群山拖死他们,就是正面对敌,就像绵州那样,在山地我军一般步军就不惧鞑子骑兵,何况现在各部已经大量改装燧发枪、虎蹲炮、佛郎机炮呢?”

    顾炎武初来乍到,对忠勇军各部战力不甚熟悉,听殷承柞如此说欲言又止,杨昭看到连战连捷之后众将领颇为骄横,内心一惊,当即要求大家在战略上轻视鞑子,鞑子倒行逆施,屠戮汉人,制造多起大屠杀,鞑子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我们应该坚信不疑。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鞑子,绿营虽非忠勇军对手,但绿营各部将领早已经卖主求荣,一心当汉奸,不但对民众比较残酷,特别是其亲兵更是誓死效命。

    鞑子骑兵虽然不善于山地、丘陵作战,但在平原上来去如风,再加上一个个精于骑射,在这平原上若步军不能迅速集结组成军阵,一旦被其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再说了自古以来很多名将为何战死,就是因为过分骄狂,没有分清楚战场形势,自以为天下无敌,如此才为敌人所败。就像历史上庞涓,曹操败于赤壁,关羽大意失荆州,韩世忠纵金兀术于黄天荡,那个不是因为过分张狂所致?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因此各部、各营、各镇都专门建立参谋机构,让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避免将领太过张狂。

    就是要注意情报,只有知道越多,才会越来越尊重自己对手,才不会做出错误判断。

    众人见杨昭如此说,纷纷抱拳称是,杨昭于是积极调兵遣将,以率军南征。

    调贺珍第八镇回撤郧阳,以协助赵德胜第镇驻防汉中,保证襄阳侧翼安全。

    令刘维明领第6镇驻防武胜关与大别山地区各县,以牵制江北鞑子。

    令刘文秀镇第1镇与杨璟新水军第一营、水军第4营镇守九江,调冯有庆第7镇赶往广济,以防备鞑子从江南、江西地区进行反扑。

    令右都督蒋世铉王复臣第10镇、王光兴第16镇回防武昌,以居中协调。

    令左都督董克治率领董大海的第4镇,郝永忠率领第14镇出云贵,以抄袭鞑子后路。

    令刚刚占领常德的广东提督李定国配合主力会攻长沙。

    杨昭亲率护卫镇、曹勋第1镇、王树极第11镇、李来亨第15镇与周正水军第营、娄义骑兵营一道沿湘江而下,夺取湖南。

    永历4年(公元1650年)11月中旬,杨昭留下左国相吴兆元、右国相范文光、右都督蒋世铉率领镇步军,留守武昌后,率领4镇步军、1营水军、1营骑兵、一营炮兵浩浩荡荡朔江而上,经过洞庭湖,向长沙方向开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