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215章 舂米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听到杨展占领昆明城的时候,杨昭正在岷江一个支流边巡视,去看自己制造的第一个舂米机。

    一路走过去,杨昭感概不已,自从起兵以来就开始施行军屯、民屯与安置流民工作,特别是这次兵入成都之后,由于前几年都江堰缺口,整个成都平原连年涝灾不断,再加上流寇鞑子作乱,民众逃荒甚多,光这次军屯、官屯就足足有10余万人,若再加上民间安置的流民,那人数只能说更多。

    不过在派出军队前往灌县重新修筑河提治理水患之后,在这半年时间都江堰再也没有绝提,如此屯耕与流民安置工作进展颇为顺利。

    看着田地间民众那久违的笑容,摸着沉甸甸的稻谷,成都知府严锡命颇为兴奋道:“大人回师成都后派出两个营常驻都江堰修复河道,治理这水患。

    到如今水患基本得到根除,再加上大人政策得法,不但由各级官府组织进行屯耕,而且还出面安置流民,用不了几年光景,这成都平原将恢复昔日生机,我们四川有将是人人羡慕的天府之国啊。”

    旁边布政使范文光也长叹道:“哎,前面几个月真的让人头痛,成都府粮价一度涨到每担元银币的地步,现在可好,大家看到今年丰收有望后,这粮价也基本回落到1元银币的水平啊。

    按照这个趋势,到明年的话这个粮价就可以回到正常水平了。”

    大家兴致勃勃的看着沿途丰收景象,内心充满激动,有的时候竟然停下来向正在收粮食的农户讨两口水喝,如此经过两天路程大家来到灌县。

    经过个月技术攻关,冯有庆率部在岷江一个支流处围起一个高5米的围堰,一部分江水通过一个一条水沟留下,冲在一个足足有5百斤的铁质轴承上,带动轴承上的叶片来回转动。

    以此为动力,在旁边建立一个打米机模型,通过皮带拉动一个辊轮来回转动,剥掉米壳的大米通过筛子筛出来。

    先用疏筛子,再用密筛子筛选,如此周而复始三次,米壳剥干净,用风车一吹,白白的大米一粒一粒的,虽然比起前世大米质量有很大差别,但比起往日舂出来的大米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惊奇的看着打出来的大米,一个个惊叹不已,有的更是让仆人随从煮成干饭,吃到嘴里,再无往日米糠味道,感到满嘴充满清香。

    范文光将一夹饭放入嘴中,笑着说道:“大人,这太神奇了,过去舂十次八次也舂不出来这种精米,一颗颗的,清香无比啊。

    大人,这真的太神奇了,到时候能不能卖一点给我等,我们吃不吃都没有问题,家母年近六旬,虽然人还非常精神,但牙齿掉得只剩下几颗门牙,吃这种米不需要嚼。

    杨昭嘿嘿笑道:“范兄,不要急。我的意思是将这机磨房承包给当地乡绅,让他们雇佣人来打米,大家看如何?

    范文光一听,摇头道:“大人,这,这不太好吧。商人逐利,世人皆知,如果将这机磨房承包给乡绅,他们一定会抬高米价的啊。

    大人,像家母年近六旬已接近花甲之年吃什么东西都非常困难,若商人趁机抬高米价,这怎么办啊?”

    杨昭笑着说道:“范兄,别急别急。大家都已经看到机磨房远远好于过去那种舂米房,在这一两年之间我们各地官府支持民众兴修水利,支持兴修磨房,如此要不了十几年时间大家都能够吃上机磨房出来的大米,如此难道不是功德一件吗?”

    范文光狠狠的咬了咬牙说道:“总督大人如此说,那就算了吧。

    前几个月一担粮食元银币5元银币不是没有卖过,到时候为了让家母吃上这上好的大米,大不了多花一点钱而已。”

    杨昭摆了摆手,笑道:“范兄,我不是这个意思,大家也看到这个磨坊一天能够加工0担稻谷(初期当然非常缓慢),我们将其承包给商人,他除了缴纳正常税赋之外每月还需要帮我们免费舂150担粮食。

    官府舂米所得150担粮食,每月给各个营发放5担,大家每月打牙祭的时候吃一点这种上好的精米,让弟兄们也尝尝鲜。

    分剩下的50担大米则分发给各地官员。我们大明不是过去按照多少米多少粮食发放俸禄吗?虽然现在养廉银一半报销一半直接领取(相当于特别机要费),但俸禄部分不是一部分发放粮食一部分发放银元吗?这50担大米就搭在俸禄里面发放吧。

    另外告诉各地忠勇军兄弟,告诉各地官员,机磨房只是初试成功,在未来我们还会建更多的机磨房的,将来大家都可以吃到这种上等精粮了。”

    范文光一听,连连点头称是,他是正三品布政使,一般吏每月能够搭配一斗的话,他每月就能搭配1担左右,有了这1担上好大米,母亲吃饭无忧亦。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在各个地方可以修建多少机磨房的时候,信使来报,杨展率部攻占昆明城,流寇现在营逃往丽江府、广西府。

    听到这个消息杨昭大喜,对众人说道:“各位,诸葛亮昔日七擒七纵孟获,如此方占领云南各地。想不到现在杨展杨都指挥使马到成功,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占领昆明,光复云南省,真是可喜可贺啊。

    我想向皇帝上表保奏杨展将军为云南巡抚,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范文光摇头道:“大人,万不可如此。樊一蘅总督改任云南总督,按理说这保奏云南巡抚应该落在樊一蘅总督身上,大人乃川陕甘总督,怎么去保奏云南巡抚呢?”

    殷承柞反驳道:“范布政使此言差矣,樊一蘅总督亲近的不过是川北巡抚李干德,李干德好像认为本督抢了他川北巡抚似的。

    各位,若是让李干德控制云南,他必然在我等后面捣乱,让我等不能全力北伐,因此,我赞成保奏杨展将军为云南巡抚。”

    范文光听杨昭如此说,也没有什么,只得看杨昭口述奏章派张烺为使前往武冈拜见永历帝。

    而另一方面杨昭则让人给杨展装了两担上好精米,以令人送去。

    看张烺带着奏疏离开后,范文光建议道:“大人,自古以来四川就分上川下川之说,汉中居于盆缘之上,对我四川有虎视之势,在豪格大败之后,蛮清多罗贝勒尼堪收拾残兵败将驻守汉中,现在多尔衮更是令吴三桂率部进入关中,若我等不在吴三桂赶到之前占据汉中,到时候恐鞑子以地势之利必对我四川构成威胁啊。”

    殷承柞一听,摇头道:“大人,万不可如此。

    如今云南形势远未到未定的地步,不说我明军内部矛盾,单说孙可望退入滇南,沙定洲退回蒙自,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再说说我们四川,楚王宗室朱容藩,兵科给事中程源从施州卫到达川东,自称什么天下兵马副元帅,不但要大人听命于他,而且还与、李占春等人多番勾结,整个四川局势也颇不明朗啊。”

    杨昭笑道:“殷兄,我们的敌人是鞑子,不是流寇,更不是其他明军各部。本人以军功成为川陕甘总督,一些人得了红眼病看不惯乃人之常情,他们若愿意与我一起抗击鞑子,我举双手欢饮。至于在背后搞破坏,破坏抗击鞑子大业的,我想天下有识之士都会反对。”

    当即令各部做好准备,在秋耕之后方开始北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