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198章 修复都江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天,杨昭在巡营过程中无意听到几个兵丁对话,一个说问道:“哎,你怎么拿了这样多宝钞呢?这样一张纸就足足相当于钱纹银,是不是太贵了?

    赵六一个人嘀咕道:“哎,你就不懂了啊,队长说了,我们巡抚对这个宝钞信心颇大呢?再说了我们巡抚这次不但提高大家饷银,而且还发放了个月恩饷,就冲这个,我们也要拿一点宝钞啊。。

    牛八那个说:“这次劫了豪格大营,大人当然应将奖赏一点给我们。但若这奖赏变成一张纸,这是不是太亏了?

    王五那个说道:“管他呢?就冲着我们大人这样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啊。你想想现在兵荒马乱的,天灾不断,其他各部能够正常发放正饷都不错了,哪里还会发放恩饷?

    这次大人不但提了军饷,而且还多发了个月恩饷,就冲这个,我们也不能装孬种啊。

    牛八那个叹息道:“是啊,听说这宝钞可以寄回老家缴丁赋,还可以拿到忠勇钱庄兑换成银币,我就感到奇怪了,这样一张纸能够真的换回真金白银?

    一个人笑道:”那当然,你想想钱庄里面一张兑票还可以兑几百银两。我们大人发给我们的宝钞,不论怎么说也能够兑换几钱几两银子吧。

    哦,你也看到了,我们手里这个银币如何?一元可足足有一两银子,听三大队那个刘麻子说他跑到外面去买东西,掌柜看了看成色,掂量掂量了一下,声言这一锭足足相当于他往日收到的1两5厘银子呢?

    牛八也显得非常得意,笑道:”是啊,还别说大人铸造的这个银元还真是实斤实两的,店里掌柜的,市面上都喜欢收,很多人更是笑言,有了银币就不需要每次判断银子成色,就不会少斤短两的。

    众人大笑不已,一个人笑道:“是啊,大人铸造的银币那是没说的,问题就在这宝钞,到底能不能用啊?

    牛八长叹一口气道:“用当然能够用,昨天最先拿着这样一张1分宝钞过去,店里面连连摇头,说这个不值1个铜钱,一定要铜钱或者散银。

    没有办法,我只有给了他1个5分的银币,看着他给我找了40多个铜钱,真的感到太麻烦了。

    听说这两天好多了,钱庄放了话,大家不是羡慕银币吗?大家只有拿散银,拿宝钞去兑换,铜钱太占地方,大家为了换我们大人的银币,可以说蜂拥而至。

    听说有的地方由于兑换人太多,钱庄规定每天最多兑换两百两散银,但宝钞则不同,可以当场兑换成银币呢。”

    旁边一个人点头道:“哦,这就好。实话实说这银币确实方便多了,不用辩成色,不用害怕短斤少两的。这宝钞也很好啊,不像过去那样,去买东西还要背上一吊钱。

    听大家如此说,杨昭虽然稍稍放宽心了,暗自嘲笑道,这宝钞代替铜钱大概还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细细一想,心情变得更加放松了。

    中国自古以来民间流通的多是铜钱,随着宝钞逐渐流通,到时候宝钞兑换铜钱的数量逐渐上升,大家看到宝钞越来越值钱,如此民众必然更愿意接受宝钞。

    除此之外,这宝钞远较铜钱方便适用,当大家逐渐认识到宝钞的好处,当大家知道宝钞可以随时等值兑换相应数量的银币,在这种情况下,宝钞方能够快速流通。

    到月上旬杨昭见川北形势稍稍稳定之后,考虑到成都府、保宁府粮食短缺,方留下赵得胜率第营,王高第1营、李崇彦第1营驻防巴州达州,防止鞑子沿着米仓道长驱直入侵占四川。

    都指挥使同知董克治率董大海第4营,刘惟明第八营、冯有庆第9营、娄义骑兵第营,驻防利州,防止鞑子沿着金牛道而下侵犯四川。

    留下杨成、温自让守卫顺庆府,王树极、洪正龙、姚思孝守卫潼川州、合州。

    杨昭亲率6个步兵营与1个骑兵营沿着金牛道浩浩荡荡南下,以回到成都。

    通过金牛道大军一路西进,看着足足有一丈宽的金牛道,道路可以说参差不齐。

    有的地方铺上了石板,装有轮子的三轮车、刀车、马车在上面行走非常方便快捷,但在其他地方,则让人伤透脑筋。

    比如在很多上山下山道路上,由于铺上石梯,方便马匹人群行走,但木轮子行动就非常笨拙,每次上山下上,都搞得众人疲倦不已。

    还有,虽然一些地方铺上了石梯,但很多地方只是打了夯土,天晴没有什么问题,若是在下雨天什么的道路简直泥泞不堪,行走非常困难。

    而现在刚好是月梅雨季节,再加上四川本来就非常潮湿,如此在这金牛道上行走颇为困难。

    看着这金牛道,杨昭感概,什么时候将这道路改成碎石马路,什么时候将那石梯子铺成便于马车,三轮车行走的康庄大道?

    由于成都平原水患为害,杨昭专门跑去看下举世闻名都江堰,看到都江堰在郫县地段被扒了一个长0米的口子,江水顺着缺口源源不绝的流入成都平原,造成成都平原这千里沃土变成千里泽国,让整个成都平原再次回到史前状态。

    先期赶到的参将冯有庆、王树极正率领官兵围堵缺口,看缺口周围数里都是一个巨大的工事,近万人在这片工事上,很多肩挑背扛的将泥土运过去,很多人着上身打夯土。

    听冯有庆说由于缺口太大,按照目前进度到5月份汛期到来前很难完工,若是不能在汛期赶到之前完工的话,那么这一年成都平原又将成为千里泽国。

    听到这里,众人赶到特别忧心,看着一个人吃力的挑着一担泥土从两百米的一个土丘赶来,杨昭突然笑着对冯有庆说道:冯兄,危机常常是转机啊,我们各营不是有几百辆三轮车吗?为什么不能用这些三轮车呢?

    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三轮车运输泥土,如此可以保证泥土运输速度啊。

    冯有庆微微一怔,然后摇头道:大人,这三轮车是用来运输军中辎重的,在各部都是宝贝疙瘩,怎么可能拿来运输泥土呢?

    杨昭哈哈大笑道:怎么不能够呢?要说宝贝,老百姓有吃有穿那才是最好的宝贝。

    谁说这三轮车只能运输军中辎重,也可以运输这泥土吧。你们将各营三轮车集中起来运输泥土,如此完全可以抽调更多弟兄打夯,如此进度完全可以一日千里啊。”

    众人最先似信似疑,看到杨昭亲自动手将五担泥土放入三轮车上,看着一个兵丁骑着三轮车非常轻松的赶到坝上,周围弟兄三下五除二的将泥土取下后,众人连连拍着脑袋声言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在那之后,杨昭进行分工,挖土的挖土,装车的装车,运输的运输,下车的下车,打夯的打夯,如此一天活务相当于三天。

    看到都江堰维修工作步入正轨,杨昭也抽空闲看了下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看着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的都江堰主体工程,杨昭为古人的智慧感慨不已。

    但看着通过鱼嘴、飞沙堰流入的岷江的江水,看着由宝瓶口留到成都平原的江水,杨昭突然有了一种奇怪想法,是否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流入成都平原的江水。

    就像的时候看到的旁边大队在河道上建了一个5,6米高的大坝,在旁边修一条河沟,水流冲在转轴上带动轴承快速转动,从而实现快速碾碎大米的目的。

    大家可不要看这种技术,就像的时候看到家里有一个舂米的石磨,听爷爷说每次舂一斗米要半天时间,再加上很多米壳没有舂干净,非常耗牙齿,如此很多人五十多岁满嘴牙齿掉光了,吃这个也吃不得,吃那个也吃不得。

    当然,自知专业有限的杨昭当然不干动都江堰这个工程,好像在1世纪文明发展那样高的时候也没有那个敢动都江堰啊。

    受此启发,为了引导灌溉,杨昭只是让人在加高了一些保证灌溉的围堰,在旁边修一个水道,然后按上轴承,通过水流冲击轴承,轴承带动一个舂米的滚承以快速舂米,舂麦而已。

    通过半天讲解,参将冯有庆终于搞清楚了原理,承诺修建围堰,到时候试试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水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