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116章 攻城野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但刚刚冲过去00多步,王自奇就暗自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现在是冷兵器时代,打仗讲究的是一个士气,看到自己这三千人马扑来,过去对方一般都会呐喊着反扑过去,如此双方厮杀在一起。

    而忠勇军布防城门之下,除了一队队人马之外,就是稀稀拉拉的千余根木桩而已,难道忠勇军想凭借这千余根木桩阻挡自己?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疑惑归疑惑,但打仗士气太重要了,远远的王自奇高举着马刀,连连督促众流寇扑向忠勇军。

    大家冲在00步开外,突然看见对面忠勇军个人一起,在阵地上迅速的立起一根根长约丈许的树枝斑竹,毫无例外的树枝都指向流寇这边。

    看到这一奇怪的阵型,冲在最前面的一些流寇心生疑惑,自己虽然征战多年,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阵仗哦。

    刚冲到100步左右,那些弓箭手纷纷从背上取下弓弦,准备一边跑一边向前射击的时候,就在这时,忠勇军也早已经迅速的将一根根斑竹、一根根树枝插入到早已经打好的桩的洞里,并排好鸳鸯阵准备迎敌。

    在前几天里杨昭一直在盘算如何迷惑流寇,迅速布下自己桩阵,死来想去就是在流寇冲近的时候迅速布下桩阵,如此流寇冲锋,不但令流寇引以为傲的骑兵被这些倾斜放置的树枝、斑竹所阻挡,而且面对露出地面三尺高的木桩,流寇普通步兵也会身受其害。

    演练了很多次,普遍感觉这布桩速度太慢,要完成布桩,至少需要在双方相距一里的距离才能布置完成,且还要消耗大家太多体力。

    看大家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一个兵丁建议是否先将那些特别笨重的木桩布置完成,为了保证防守强度,每伍都需要立上个一尺大的树枝,这种树枝多在两百斤以上,需要5个人一起立起,插入斜洞之中。在那之后,那些一丈五长的斑竹,那些树枝就非常好办,两个人就可以迅速的立起来。

    看到忠勇军迅速的在前面布置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向前倾斜树枝,看到这一幕,很多人惊恐万分,有的更是高声示警,但也在这个时候,一枚枚火球落在自己身边,燃烧的火光一闪之后铅子横飞,一些人不是被铅子击伤就是被爆炸后的火焰烧得浑身熏黑。

    这可是大西军中军,向来军纪法度非常严厉,再加上过去经验,只要冲过去,挥动手中的大刀,明军基本上胆颤心惊的抵抗不了一会儿就会作鸟兽散。

    看到忠勇军竟然利用虎蹲炮对自己进行炮击,在将领带领下大家亡命的冲上来,很多人甚至憧憬,只要杀过去,摧毁前面那乱七八糟的木刺阵,胜利就在眼前。

    但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先是密集的鸟铳,接着是雨点般飞来的箭矢。经过几个月整训与实战,大家都明白鸟铳非常适合中远距离支援作战,如此各个把总百总纷纷将各火器中队放在后面支援,令那些装备弓箭、大刀长矛的其他各中队靠前杀敌。

    大家在木刺阵对面不但迅速的列成鸳鸯阵的忠勇军各司局在百总、把总指挥下,纷纷搭弓就射,忠勇军各部燧发枪、弓弩人员超过了60,再加上旁边坡上虎蹲炮,那更是威力惊人。

    看到周围不时发声两次爆炸,看到箭矢如雨点般飞来,正向前冲来的众流寇纷纷高举着盾牌,舞动着手中的武器已挡开飞来的弓箭。

    弓箭体积大,射速慢可以用盾牌、武器挡开挡开,但那虎蹲炮爆炸后飞溅起来的铅子让人防不慎防,而燧发枪发射的铅子虽然不能击穿盾牌,但在百步开外击穿普通士卒的铠甲那可是绰绰有余。(虽然有人声言当日技术较差,但16世纪火绳枪对板甲的穿透性实验:对典型的厚度低碳软钢板甲穿透距离约100米,对7厚度穿透距离降至0米,厚度以上板甲可以完全挡住。

    在铛铛铅子刺穿铠甲所发出的声音之中,冲在前面的流寇不时被铅子所杀,仿佛演练好了似的,看见对方兵丁倒下阵型稍稍混乱的时候,前面的弓箭手常常搭弓射过去,如此惹得更大的混乱。

    张献忠嗜杀,在其带领下大西军不但战斗力极强,而且对上面将领的命令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听到后面战鼓擂动,一些将领也高声叫着:退后者杀无赦。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受伤的被后面的兵丁拥挤着不断往前面冲锋,一时之间跌倒在地,为人踩踏者不可计数。

    在付出百余人的代价后流寇高举着盾牌冲到木刺阵前面,但面对一个个倾斜放置,露出地面约尺高,前面被削得尖尖的树枝、斑竹,大家进退两难。

    若在平时,那些重量较轻的斑竹还相对容易的被拔出来,那些埋入地里尺深的树枝就颇不容易拔出来了。

    在盾牌掩护下,两个流寇高举着分左右两个方向杀出,正准备拔这根讨厌的斑竹,但刚刚探出头抓住这根斑竹准备拔掉,对面一个镗把砸来,一个人连忙斜身闪过,但紧接着两把长矛刺到,将对方刺得连连躲闪,有一个还被旁边倾斜的的树枝绊倒。

    虽然用厚厚的盾牌挡住,但在拔斑竹的时候要面对对方那凶狠的狼筅手,远远的用丈长的狼筅一桶,人仰马翻的,摔倒一片,而躲在木刺阵中的镗把手,长矛手在伍长、队长率领下不时发动反击,这对不太注重阵型的流寇简直是一场恶魔。

    也就在这个时候,对方阵中突然冲出两个精壮的汉子,举着大刀,一刀将那个跌倒在地的汉子砍翻在地,另一个人挥舞着手中的大刀连连砍去。

    看到对方冲杀过来,那个被砍翻在地的汉子不顾身上的伤痛,连连躲避飞舞过来的镗把、长矛大刀,为了逃命,可以说连滚带爬的,好不狼狈。

    刚刚滚回本阵,还没有来得及喘粗气,就看到长约两丈的狼筅捅过来,狼筅过处,大家被逼得手忙脚乱的,好不狼狈。

    杨昭站在城楼上面,不时举起临时配置的单筒望远镜观察交战双方形势。

    穿越之后杨昭最感到最为苦恼的是没有电子产品,没有望远镜,特别是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在性命相搏的时候。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电子产品不但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生活,而且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周围形势,但这个不要说对文科出身的杨昭,就是对很多电子专家就颇为困难,如此将过去旗语手发扬光大,稍稍解决信息传递问题。

    除此之外,望远镜就颇为简单了,读书的时候好像说望远镜是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相互成像产生的,而在这个时候凸透镜,凹透镜都已经产生,最初杨闸这大概比那种简易的没有三极管只保证声音定向传播的喇叭难多了。

    但谁知道这样一个望远镜,制作起来还是颇为困难。在马可波罗笔下中国哪个时候已经发明了凸透镜,当时匠人用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如此就成为简单的凸透镜了。

    但即便如此,一个凸透镜可相当于一匹战马,造价不菲。

    而现在要制作望远镜,凸透镜、凹透镜要相互搭配,如此前前后后用了个月时间,才制作出一个望远镜,在此也感叹发明制造的不容易,创作之艰难。

    这望远镜由个凸透镜、1个凹透镜与架子构成,通过调节前面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图像大,通过第三个凸透镜,已将倒立的图像变为正面的图像。

    在这个时代,虽然西方已经制成了不同的望远镜,开普勒通过这种望远镜还观察到太阳的黑子活动,但在东方,虽然工艺技术水平未落后多少,但还没有设想用这些凸透镜制造成望远镜。

    通过望远镜放大倍数为八倍,10余里形势尽收眼底,通过望远镜杨昭看到流寇大军不但人数众多,而且骑兵众多,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而在西门之下,为了应对躲在木刺阵中的忠勇军,流寇使用多种办法,先看胡打蛮缠不行,接着就是集中长矛,希望利用手中的长矛以增加攻击距离,但根本施展不开,没有办法,最后不知道谁开了窍,高喊着长兵器掩护,短刀短剑的扑入阵中,但由于大家配合实在太过于生疏,再加上忠勇军对这木刺阵颇为熟悉,虽然没有多远都有一根木刺,但好像没有受什么影响,远远的一桶,惊得那些持有短刀短剑的连连惊出一身冷汗。

    经过一个时辰鏖战,双方互有攻守,流寇在付出千余伤亡的代价后,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摧毁了正面的木刺阵大部分,逼得杨昭不得不向中间收缩兵力,从两翼抽调1司人马方稳住阵脚。

    正如所预期的那样,防守面变窄了带来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自己加强了防守强度,在各个防守面上有进行梯次兵力配置,前面是装备狼筅、镗把、长矛、大刀的兵丁与对方厮杀,后面则是装备燧发枪、虎蹲炮的兵丁利用射程的优势杀伤对方有生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各部守中有攻,不时组织一两个局杀出去,驱逐攻入木刺阵的流寇后再调集兵马围剿的时候在其他司局配合下迅速的撤回,这种战术让流寇非常不适应,每次冲击都带来较大伤亡。

    除此之外那就是配合,若论单兵战斗力,忠勇军稍逊由西北大汉、河南大汉、湖广兵丁构成的大西军中军人马,但若论阵型配合来说,又远远强于多散兵游勇作战的流寇,再加上木刺阵的地利优势,燧发枪、虎蹲炮的支持,流寇伤亡颇大。

    现在后面的保安人马已经在忠勇军后面迅速的构筑了第二道防线,若是第一道防线还斜插大量的斑竹以抵挡流寇,那么在离城门00步左右的第二道防线上那可大量采用树枝。

    除此之外,在离城门100步的距离,保安人员正构筑第三道防线,也是最为核心的防线。

    现在看到流寇已经占据正面的大部,殷承柞叹息道:将军,你也将流寇想得太过强大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构筑三道防线啊。

    在第一道防线上我们三部兵马不但抵挡住住流寇万余兵马夹击,而且还给他大量杀伤,你看在有的区域,流寇根本不敢过分逼近木刺阵,要不我们反攻,我相信只要擂动战鼓,将士们士气上来后,击溃眼前这路流寇还是有把握的。

    杨昭摇摇头,将望远镜递给殷承柞边看边说道:殷兄,流寇并不是我们想想的那样孱弱,这是张献忠中军,若论单打独斗对方可超过我们。

    在战场上我们为什么能够给对方大量杀伤,除了木刺阵之外,就是各个队、各个中队、大队只见娴熟的配合,如此对方伤亡才远远大于我等。

    若冲杀出去,我军地利优势,阵型优势荡然无存,在这个时候若是流寇侧击我军侧翼的话,我们不但丧失大好的机会,到时候全军溃败也不是不可知。

    殷兄,各位将军,我分析了张献忠战例,不论是对左良玉还是对其他将领作战的时候都会来一个打不赢就跑,在你追击的时候突然杀一个回马枪,以数倍兵力一举围歼对方,取得战斗的胜利。

    这次张献忠来犯,敌强我弱,我就采用节节阻击的方式,不时的发动一个局,一个司进行有限反攻,以打消耗战。

    满以为自己这4万精锐可以轻易击溃忠勇军防线,但经过个时辰鏖战,竟然没能越过雷池一步,这令张献忠颇为恼火。

    恼火虽归恼火,但张献忠立刻发扬自己亲临前线的好作风,带上两个随从打马来到阵前,看到忠勇军竟然沿城门布下三道木刺阵,而经过半日鏖战,流寇连第一道流寇也没有拿下,看到这里,张献忠内心那份恼火可想而知。

    张献忠还算一代百战名将,看到前面棘手,当即鸣金收兵,召集众人商议。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