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103章 差距与整编军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昭看着摇摇头,良久说道:各位,这只是稍具规模而已,离真正的强军还相距甚远,何喜之有?

    赵司炫面色红润,一面用手捂住耳朵,一面说道:大人,如此雄兵还不值得贺喜?观这一火器局战力,威力远远超过对方一司人马啊。

    杨昭端坐在检阅台上,目视前方,答道:赵通判此言差异,这火枪兵看起威力惊人,但射击速度可低于弓箭手。各位,大家也看到,他们换弹速度太慢,弓箭手射出两次箭,他们才能完成一次射击。

    还有,虽然杀伤面积较大,但射击精度太低,大家看看,他们在100步开外(60米)射击精度也才打到1:,对这种死目标,发射三次才命中一次,如果在战场上,他们发射十次打死打伤对方一人就算好的,这种射击精度无论如何也太差了。

    范文光指着这一队队火枪兵,说道:参将,我刚才看到将士们在100步开外射击,为何要在100步开外呢?

    杨昭笑了笑,看着范文光道:范大人,百步穿杨那已经是神射手了,一般弓箭手有效射程躲在70步左右,我们火器局在100步开外射击,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啊。

    范文光茫然的点点头,笑道:大人,有如此神兵在手,何愁流寇不灭呢?

    杨昭暗叫不好,连连摇头道:各位先生,此言差异,戚继光老将军戚家军大家可都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精兵强将,我们忠勇军与此相比,相差甚远啊。

    众人惊讶的看着杨昭,有的显得颇为不解的问道:将军,中军三部不用说,每个司至少有三个火器局,堪称精锐。就说刘惟明的第八部,虽然只有1个火器局,其战力也不容嘘啊。

    将军,如此精兵,我想戚继光手下也不过如此啊?

    杨昭恶狠狠的看了看这个人,继而笑道:哎,我们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大,自己学了皮毛,就认为无敌了。

    从火器配比来说,戚家军火器占了整支部队的40,而我们呢?我亲兵部最多也才个火器局,前后算下来,火器数量还不到0,而其他各营多在1~个火器局,火器数量刚刚超过太祖当时确定的10以上而已。

    再说火炮,戚家军大量装备虎蹲炮,无敌神飞炮,他们每个司有门虎蹲炮,而我们呢,全军上下也只有10余门虎蹲炮而已。

    说到各部训练,那只能说相差甚远亦,在面对倭寇的时候,戚家军以伤亡人的代价斩杀对方1000余人。

    你们说说,如此劲旅,我们忠勇军能够达到吗?

    看杨昭如此说,众人颇为不信,有的腹议,杨昭大概又在找借口拖延不出兵。

    范文光显得不以为然,笑道:将军,戚武毅乃千古名将,达到戚家军那种战斗力,乃我们忠勇军未来方向,但现在,还不需要如此啊。

    杨昭微微一怔,未加理会,随后竟然接连下达了三个奇怪的命令。

    第一个命令就是改变各部称呼,杨昭以火器部队不必像过去那样,每11个人由旗扛一根旗帜,现在如果还叫旗、总旗的话名不副实。

    杨昭要求每5个人还是选一个人担任伍长,过去旗改称为队,主官改称队长;总旗改称为中队,主官改称为中队长;局改称为大队,主官改称为大队长;

    后面的司部营还是维持原来称呼,名字不变

    众人虽然感到怪怪的,但还是习惯性的答允。

    接着杨昭宣布成立参谋处、训练处、后勤处等幕僚机构,以协助自己处理军务。

    成立参谋处,由通判殷承柞负责,谯应瑞襄助,包括10余个有作战经验的忠勇堂学员担任参谋,负责作战计划拟定与督导执行,负责敌情侦察,奸细与反奸细工作。

    成立军训处,由镇抚董克治负责,包括6个军校学员担任参谋,负责忠勇堂的管理,监督各部的日常军事训练。

    成立军需处,由镇抚蒋世铉负责,通判母俊襄助,包括4个军校学员担任参谋,负责军队粮饷,后勤保障,负责各个兵器作坊的管理,打造军队日常兵器。

    第三道命令就是按照阿拉伯数字与主将姓名的方式,对各营进行整编,授予编号:

    第1部千总王畅

    第部千总刘豹

    第部千总赵得胜

    第4部千总董大海

    第5部千总杨成

    第6部千总唐钧

    第7部千总王树极

    第八部千总刘惟明

    第9部游击将军冯有庆

    第10部游击将军谯应瑞

    骑兵部千总马潮

    潼川义军把总姚思孝

    保宁独立义军把总李崇彦

    巴州义军把总冉璘

    其中第1、5、6、7部与骑兵部共同构成中军。

    自古以来,军队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

    以地方进行称呼,如关宁铁骑、秦军

    以主帅姓氏进行称呼,如杨家军、胡家军、岳家军、戚家军等

    或者其他方式,如冉闵的乞河军,如大耳军,如黑旗军、黄巾军等等。

    虽然阿拉伯数字在1,14世纪都已经传入中国,但中国一直使用算盘(有的也叫算筹),所以很少推广,现在看到杨昭竟然要推广阿拉伯数字,大家意见颇大。

    没有办法,杨昭只好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各位,这不是为了将士们方便啊。大家想想,光是忠勇军就有十一个部,大家有的时候常常搞混啊。

    各位,你不知道,前几天就闹出一个笑话,训练之后,有几个将士掉了队,回来之后闹了半天才找到自己所属队。

    大家想想,别人问他,他怎么回答呢?我们旗总叫马孙鸾?各位,马孙鸾是那个,可能他们千总都不知道。

    如此再问你们百总是谁?回答我们百总叫做王迩。

    全军有一百多个百总,有几个知道王迩是那部的,如此连续追问三遍,方找到所部。

    各位,我也是由此启发,到时候一问你属于那个大队的,那非常好回答啊,报告,卑职属于第部第1司第大队第1中队第队。或者回答,报告,卑职属于第部第大队第队就很好了啊。大家想想,各部一般有6个大队,个混编大队而已,每个大队就9个队1个后勤队而已。

    各位,相信我啊,我试了很多次,用起来非常方便呢。

    众人看杨昭如此坚持,这虽然麻烦,想想也是无关大雅,没有必要因此得罪杨昭啊,如此也默然。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