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93章 金钱的特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走走停停,特别累,看了看前面有一个悦来茶馆,杨昭整理了一下衣裳,带着董嫣妮走了进去,要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边看着旁边的嘉陵江水,一边听大家吆喝。

    一个青年文士看着前面旁边几个,说道:各位同窗,你们不要给杨昭说好话,在我看来这个杨昭就是贪得无厌。大家想想,从古到今,都是乡绅代收税赋,官府哪有直接征收的,这个杨昭就敢打破成规,就敢于自己征收税赋,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旁边一个人劝诫道:老刘啊,《大众旬刊》上面不是说这是成规陋习吗?你看看,过去相如县每年税赋不过5千两纹银,现在足足有1万两纹银啊。现在国家破碎不堪,在不增加民众负担的情况下,就应该改变这种陋习啊。

    这个被称为老刘的狠狠瞪了瞪旁边几个人道:哎,你们不懂啊,这是与民争利啊,王安石变法将国家搞得破碎不堪,现在衙门突然抛开官绅自己征收税赋,也会搞乱国家的啊。

    除此之外,现在杨昭对商户匠户每家每户挂一块营业执照征收一定银两,将来没有钱的时候,不知道他还做什么,按照人头交税赋,反正人口已经重新登记,土地已经重新清丈,到时候让每个人多缴纳100文铜钱,整个顺庆就能筹足八万两纹银呢?

    到那时,你们就后悔了?

    杨昭一听,怒从胆边生,站起来看着那个老刘道:各位,诽谤时政也要讲根据啊,杨昭当政也有近一年时间,各种举动还没有违背规制。

    清丈土地,过去是走形式,这次是玩真的,这难道错了吗?还有,用脑袋想想,清丈土地之后,杨昭可是取消了三饷,各位,若杨昭真的是贪得无厌之辈,会取消三饷吗?

    还有,征收商业税,过去是乡绅代收的,现在官府直接征收,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很多人为了捞钱,常常贿赂官府已获得征收权益,现在改为官府直接征收,有什么不好呢?

    那个叫老刘的书生一愣,然后狠狠的瞪了瞪杨昭一眼道:我们读书人,秀才议论天下事,管你一个武夫什么事情,滚蛋,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杨昭正准备发作,旁边的一个书生抱拳道:这位仁兄还望见谅,这老刘家过去是代官府征收商业税的,每年有上千两纹银收入,现在突然失掉,内心当然非常痛苦。

    杨昭内心一动,抱了抱拳,当即带着董嫣妮离开。在走出悦来茶馆的时候,对身边护卫吩咐道:帮我查查那个老刘什么来路,搞清楚情况后以诽谤时政论处,让李时开通判公开审判,然后游街,坐实他失掉官商勾结的机会后怀恨在心,公开抨击时机。

    护卫点了点头,然后离开。

    骑上一个护卫牵来的战马,奔驰在这丘陵之中,虽然这几年连年大寒,只是地里的庄家收成差了几许,但这庄稼还是要种的,还是要维护的。

    骑马经过一个个山坡,现在已经是日中了,但远远看见很多农户还在维护水田。

    杨昭跳下战马,拉着董嫣妮的手,来到一块水田边,问道:老哥,哎,这天气,怪冷的,在下与娘子赶了半天路程,大家一路疲惫不堪,向老哥讨一点水喝喝。

    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中年汉子见状,连忙叫自己儿子送来一壶开水,杨昭喝了一口,笑道:哎,老哥,我们顺庆府的水真是清澈,就连这开水,喝起来还是这样渴口啊。

    老兄,这几年天气颇为奇怪,你老哥家的庄稼怎么样?今年春收如何?

    叹口气,中年汉子连连摇头道:这位公子,哎,就是那天煞的大西军,一月份攻打蓬州,大军过处将地里面的庄稼踩坏很多,如此春收足足少了成啊。

    在与张大爷五五分成之后,留下粮食很少很少啊。

    杨昭哦了一声,叹息道:原来你们是与地主五五分成,一半归地主一半归自己哦,如此看来这秋天庄稼可要维护好,一家人生计可全靠他了。

    这个中年汉子眼中含着泪水,叹息道:公子啊,这就是命啊,我们穷人就是世代穷人的命啊,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年龄大的,采一些野果、野草、树皮什么的,还能够凑合,可怜了我家那个闺女,现在才十多岁,正在长身体,如果常年吃野果野菜这些东西,那可造孽了。

    公子,你不如卖了我家闺女,给你娘子做一个丫鬟。

    杨昭长叹一声,看着旁边一个姑娘,十一二岁,虽然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模样还算清秀,远远的看见杨昭一行,颇为胆怯。

    杨昭叹息道:这位大哥,现在不是取消三饷了吗?取消三饷之后,你们税赋不是减少很多嘛?

    中年汉子叹息道:这位公子,对那些自耕农当然如此,但对我们这些佃农,有什么好处?

    一点好处都没有啊?,到了6,7月份,到了寒冬腊月,还是野果、素菜充饥啊?公子,求求你,可怜可怜我们一家人吧,你看看你家娘子与我女儿还非常投缘,你就卖了她吧?

    杨昭内心感到一阵悲愤,卖儿卖女,想不到在现实中真的上演了。

    而董嫣妮则好像习以为常,从旁边梅香手中接过钱袋,花了40两银子卖了一个丫头。(在明朝时期,物价较低,50两银子在有的地方可以买八0担粮食。通过古书可以看出古代还真的以人为本,至少买卖奴隶价格非常高。《金瓶梅》告诉我们的,收婢女为妾约需50两,如果是讨一个妾,就要百两以上,一般需要00两银子光景。这是明代的数据,清代的情况类似。比如康熙时候在苏州买妾或奴婢的价格,少的是140两,多的需450两。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名士李慈铭在自己的日记(《越缦堂日记》)里面详细记下了自己三次买妾的花费:1同治四年(1八65),娶歌女张珊,银400圆,犒赏16圆;光绪四年(1八7八),买席氏,花银10两,另付媒婆赏钱、道喜钱等项,共费银146两、钱60000文(当时京钱1650文约值银1两);光绪十三年(1八八7),纳王氏,花银1八0两。)

    更让杨昭惊讶的是,听说一个姐出手阔绰,花了50两银子卖了一个丫头,这个消息比风还传得快,不消半刻功夫,竟然传遍了全乡各个角落,大家扶老携幼的拉来十多个姑娘,希望董嫣妮能够买下自己子女作为丫鬟。

    这可大大出乎董嫣妮意料之外,看着杨昭,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想不到自己治下蓬州民众竟然争相卖儿卖女,杨昭也感慨万千,在明朝末年,由于冰河气候影响,由于兵匪作乱,国家税赋虽然极低,但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但自己也无能为力,杨昭年俸16两纹银,再加上4倍的养廉银,每年总俸禄为60两纹银,花50两纹银买一个丫鬟,这可足足相当于一个月总收入,而施行养廉银之后,知府衙门再无其他收入。

    回到府中,通判李时开早已经久候,将一份供状递给杨昭,说道:大人,那个无知狂徒已经被审问清楚了,他是城东刘老爷的儿子,过去刘老爷承包了城东1个坊的税赋征收,现在突然失掉这个营生,刘公子颇为恼火,在公开场合诬蔑时政啊。

    杨昭看了看供词,笑道:这很好啊,明天让三个衙役押着这位刘公子在顺庆城,在下面各个县诳一诳,将刘家过去承包城东坊税赋这种事情说清楚,过去他们每年至少征收千两纹银,实际缴上来的不过八百多两纹银。现在由官府征收之后,他们失掉了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如此怀恨在心,攻击时政说清楚道明白。

    李时开点了点头,笑道:大人这手高,如此这般整,这个城东刘家,这个刘公子算是彻底毁掉了啊。他们也实在可恶,得了这样多好处还不知足啊。

    杨昭叹息数声,突然一个衙役来报,同知史谨宸求见。

    看着史谨宸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乡绅,杨昭看了看旁边的李时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这个乡绅一看见杨昭,慌忙跪下道:大人,我知道儿年少无知,公开抨击时政,罪大恶极,希望大人看在人面上,饶恕儿这一次啊。

    杨昭满脸怒容道:刘先生,是年少无知吗?我不这么认为,是贪得无厌,是利欲熏心?什么与民争利,与你们这帮劣绅争利,我是名正言顺,是光明正大。

    刘乡绅一听,吓得连连跪下,要求杨昭饶恕其公子这一回。旁边的史谨宸也在旁边打边鼓道:大人,刘乡绅说了,只要大人饶恕刘公子这一回,他们愿意出千两纹银恕刘公子之罪。大人,刘公子也没有犯什么大罪,你就饶恕他这一次吧。

    千两纹银,旁边的李时开颇为动心,这可是一笔大的收入,过去可接近一个县半年收入啊。

    但杨昭哈哈大笑数声,瞪着史谨宸,瞪着刘乡绅道:哦,很好很好?想不到我大明法律在你们眼中只值千两纹银?我大明知府在你们眼中也只值千两纹银,为了这点钱竟然可以将老子卖了?

    李时开李通判,通知各个府县,对那些失掉代收税赋买卖而抨击时政的乡绅,要恶狠狠打击。

    将刘公子游街示众,在《大众旬报》上报到这桩事,记住,不要忘记刘老爷希望前两纹银让本府放他儿子一马而本府坚决不同意这件事。

    李时开大喜,点头哈腰的走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