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命运之抉择

《明末命运之抉择》正文 第27章 请救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董家湾大宅子里面,目送胞兄率领义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之后,看做空荡荡的大宅子,董嫣妮整个心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母亲刘老太,嫂子何氏更加精神恍惚,在丫鬟陪伴下,整个人常常走神,时不时叫着董克治的名字,整个家里仿佛缺了什么的。

    看到母亲、嫂子这个样子,董嫣妮连连摇头,一面安慰他们,兄长乃县里面有名的武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再加上身边有几十个忠心的家丁、护院保护着,说什么也不可能出事。

    母亲刘老太则摇摇头道:丫头啊,听说那些流寇都是深山妖孽转世,杀人不眨眼啊。你哥哥虽然厉害,但现在招惹了他们,如果一做起道法来,那怎么办呢?

    看到母亲没头没脑的说不停,连嫂子何氏都听不下去了,连连劝诫,这些都是隔村那个王老太骗人的鬼话。

    如此娘三个你一言我一语,时间还过得蛮快。

    但到掌灯的时候,董嫣妮看见家里情形就有点不对了,家丁、丫鬟先是窃窃私语,生怕这几个主子听到,一打听,晴天霹雳,义军兵败,董克治生死未卜。

    一时之间,整个董家湾哭成一遍,这次义军可以说以董家湾护院、壮丁为基干召集起来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啊,若是兵败,整个董家湾家家户户都要披麻戴孝啊。

    人们躁急不安,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连夜赶到董家大宅,哭成一遍。

    听逃回来的董三他们几个详细描述兵败过程,听到流寇几万(中国人喜欢搞虚的数字)赶来,义军兵败如山倒,大家纷纷夺路而逃后,整个大厅哭声此起彼伏。

    刘老太迷信虽归迷信,但还是见过世面,望着泪眼巴巴的众人道:各位乡亲,不要哭了,哭能解决问题吗?

    大家想想,董三他们能逃回来,你们家的难道不能逃回来吗?董三,你说说,少爷到哪里去了?

    董三一边擦着眼泪水一边说道:回老太太,少爷派我等攻打车阵,兵败的时候的没有与少爷走到一起啊。

    我们四处逃跑的时候,看到流寇正往寨子顶方向追,听隔村的四娃子说少爷他们好像逃到寨子顶去了。

    寨子顶,那不是过去土匪窝吗?一些到过寨子顶的家丁面露喜色,声言这个寨子顶山势甚险,流寇即使三头六臂,短时间也难以攻破寨子顶。

    众人仿佛看到一线曙光,董老太连忙差人去请隔村的四娃子,又有几泼人逃回来,到深夜的时候,基本确定董克治等人兵败逃到寨子顶。

    基本能确定大家还活着,听到这里众人长舒一口气。

    如何营救大家?大家认为只有求杨昭一途了,董克治毕竟与杨昭又八拜之交,到现在义兄生死未卜,出于道义,责无旁贷吧。

    何氏回忆道:各位乡亲,听少爷说这个杨昭颇有大才。寨子顶那两百个俘虏,杨昭半天就询问、审判完成,且判得周围乡邻连连伸大拇指称赞,各位乡亲,只要杨义弟念在八拜之交,没有见死不救的。

    吏出身的老管家刘老伯摇头道:少奶奶,各位乡亲,话虽如此,但今天誓师的时候,杨把总来给少爷送行,少爷装作没有看到,对杨把总爱理不理的。

    在那之后,姐竟然送人家胭脂,你们说说,这个杨昭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心理会痛苦吗?会实心实意的救少爷吗?

    再说了,他们官场上那帮人与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一样,笑里藏刀的多着呢?

    看到众人瞪着自己,董嫣妮满脸通红,几欲哭出声,低声道:哎,怪就怪吴文远那个天杀的,向兄长献什么计策,遣将不如激将,要兄长不要理那个杨把总,要我给他送什么胭脂。

    刘老太一听,颇为恼火道:哎,你们这帮人啊,别人好歹也是一个朝廷命官,也是七品把总啊,你们如此作践人家,你们说说,如何才能让杨昭气顺啊。

    董嫣妮好像做错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低着头,低声回答道:哎,怪只怪那个吴文远天煞的,只要能救回兄长,要我如何赔罪都可以。

    众人商议到半夜,大家分头准备,第二天一大早,董嫣妮、何氏带着老管家刘老伯与10多个家丁赶着两辆马车来到东华门。

    看见是董嫣妮等人,守门的旗派人通报之后,刘老伯拦住刘老伯等人,指着墙上布告道:刘管家,对不起,把总有请董夫人、董姐,没有说请你们啊。

    这是我们把总给的布告:流寇犯边,本城只准进不准出。

    董姐,何太太,你们进去是把总特准的,把总可没有准许刘管家进去啊。到时候泄露什么军事机密,的可担当不起啊。

    董嫣妮解释道:这位大哥,刘老伯是我们家管家,看着我们兄妹长大的,我们进去,怎么不让他进去啊?

    旗指着旁边布告道:董姐,话虽如此,但把总军令如山,的不敢冒犯啊。把总说了,要防微杜渐,人人一视同仁啊。

    刘管家想这个何氏、董嫣妮都是女流之辈,如果就他们两个进入军营,多有不便,当即咬咬牙说道:这位老总,不是只准进不准出吗?我在周围方圆几十里也算一个人物,我就进去,在你们家大人下令开城门的时候再出来,这总可以了吧。

    在这种情况下,旗才放心。三人在一个兵丁带领下,绕开几条道,来到旧县衙门前。

    看见门前整整齐齐的站着一个旗的兵丁,看见三人经过的时候,一个旗向两人一揖道:三位,把总听说各位有要事相商,特的命的前来迎接。

    三位,请随的往这边走。

    三人来到昔日县衙正堂,看见杨昭正召集众百总、总旗议事,看见三人来了后,杨昭挥了挥手道:各位,形势紧迫,大家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按照要求完成训练。

    告诉兄弟们,只有好好训练,才能杀敌立功,才能在战场上保护自己。你们下去吧,等下本把总会派人检查你们工作的。

    众人一听,双手一拱,笑着离开。

    接过一个兵丁递过来的水杯,杨昭正准备喝一口,突然看到董嫣妮、何氏等人已经来到大厅,杨昭放下杯子,离开座位道:三位大驾光临,在下有失远迎,请坐请坐。勤务兵,上茶,将土匪窝里面缴获的普洱茶给嫂子、董姐他们泡一点。

    三人忐忑不安的坐下,董嫣妮感到不妥,迟疑着站起来,双腿半屈道:杨把总,昨天的对你不敬,回去以后,家母狠狠的批了妹一顿。万望杨把总大人不记人过,不要生的气啊。

    坐在对面,显得不解的看着董嫣妮,突然笑道:那个哦,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已经忘记了。大家之间开一个玩笑,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旁边何氏也站起来,递过一张500两的银票道:杨把总,要怪就怪吴远文那个挨千刀的,不敢唆使你义兄回援合州城,而且还说什么遣将不如激将,让当家的故意不理你,让克嫣给你送胭脂的。

    杨把总,你大人不计人过,我们也是一时受了蒙蔽,才会那样的啊。你们也怪不容易的,逃出重庆之后,哦,是退出重庆之后,粮饷非常紧,这是我们劳军,给弟兄们喝点茶吧。

    500两银子在明朝末年可是一笔较大的款项,正常年景1两银子可以买担粮食(明朝时市斤,1担差不多150斤),500两银子可相当于5吨多粮食。

    看到何氏竟然要贿赂自己,杨昭连连挡开,姿态做得非常高,说道:嫂子,董姐,你们来意我早已经知道了,不要说我与董克治有八拜之交,就是其他义军,我也会搭救的啊。

    两位请回吧,等我做好准备后,既然而然的回去救兄长。

    众人大喜,刘管家问道:杨把总,请问你什么时候出兵啊?救兵如救火,杨把总万勿耽搁啊。

    杨昭接过勤务兵的茶壶,一一给两人倒满茶后说道:各位,流寇将寨子顶围得水泄不通,董兄他们一时出不来而已。

    各位,寨子顶的地势我是知道的,异常险峻,流寇虽然凶悍,一时半刻还是攻不下的。各位,等我完成准备之后,再出兵不迟啊。

    看没有正面回答,刘管家显得颇为急促道:把总,你大人有大量,你说吧,准备什么时候出兵?给我们一个准信,如此老太太好安心啊。

    把总,你不知道,听说少爷出事后,老太太哭得死去活来的,一家上上下下,好不悲凉啊。

    杨昭笑着说道:三位,不是我信不过你们,只是这是军事机密,就是我也难以透露给大家一个准确的时间。

    放心吧,我杨昭一定会派兵救援他们这支义军的。

    官场上这种事情太多了,吏出身的刘管家当然心知肚明,看杨昭根本不愿意正面回答自己问题,连连向何氏使眼色,何氏一会意,拿起银票硬往杨昭手上塞。

    杨昭连连推辞,实在没有办法,说道:嫂子,这钱我真的不能要,如果救董兄我收钱,那与土匪有什么两样。

    这样吧,流寇正在攻打合州城,钓鱼城内粮食也颇多匮乏,你们能否帮我搞到100担粮食,帮我搞到几匹油布,这样总可以了吧。

    三人连连点头称是,董嫣妮显得不解道:杨把总,这粮食可以吃,但你要这几匹油布,这干什么呢?

    杨昭笑了笑,说道:董姐,这是军事机密,真的请恕在下不能相告。你们帮忙办妥粮食、油布之后,直接与王畅王百总联系。

    三位,放心,救援董兄他们我义不容辞。军务缠身,在下时间真的非常紧迫,你们先回吧,到时候静候佳音就是了。

    三人忐忑不安的回到家里,特别是董嫣妮,越想越不是,这个杨昭如果真的想救援兄长,怎么不给准信呢?

    进入城中,碰到不愿意回答的,不论是杨昭,还是那帮兵丁一律回答什么军事机密,怎么机密这么多,真是奇怪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