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宋缔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第八百七十三章大军压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西夏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了,大宋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整个兴庆府,背嵬军和踏白军几乎是突然在地平线的尽头,在温暖的日光中出现。

    黑色的铁流遮蔽了日光,余晖从他们的身后露出给人以天神般的震撼,同时出现的还有如潮水般的士兵,整齐的方阵不断的向兴庆府推进。

    可以说大宋的突袭出其不意,在欧阳修刚刚离开兴庆府半日的时间,大宋的军队便突然向兴庆府围剿过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着实让西夏人吃了一惊。

    在赵祯多年的影响下,大宋的战略思想有着极大的改变,兵贵神速,成了首要的法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了军队的座右铭。

    世间万物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运动的。赵祯深谙其理,往日里,束缚将领的阵图被舍弃,将军排兵布阵,所用的阵法都在脑子里。

    在作战上,将军,将领,统帅,有了更高的灵活性。

    在赵祯看来古人的兵法显然是智慧的结晶,他对军队的训练无非是风林火山四字。

    孙子兵法既然流传千年,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而这风林火山四字便囊括了它的精华。

    大宋军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动作神速,有如飚风之疾;舒缓行进,其行列齐肃则如林木之森然有序;侵袭掠扰,有如烈火之猛,不可遏止;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别看这简单的四个字,简单的四句话,但是要让数十万大军精准的做到,却难如登天。

    大宋的南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军合兵一处,这是赵祯手中所有的精锐力量。

    兴庆府,乃西夏之国都,这里汇集了西夏的所有要害,党项人的皇族,党项人的贵族,权臣,外戚,政治,文化经济,无不囊括在这小小的兴庆府之中。

    大宋三十万大军,陈兵压境,这是在逼迫党项人作出最后的决战,在这个时代,一国之都乃是一国之根本,一旦国都沦陷,这个国家基本上就算是完了。

    当然,对于大宋来说或许还好,它幅员辽阔可迁都黄河之南,在那里,大宋依然可以延续,依然可以繁华,只不过对北方的控制彻底丧失,但对于党项这种游牧民族来说,却是灭道:“咳咳……此乃灭国之战,老夫岂有不战之理?”

    是的,灭国西夏一直是大宋的重中之重,夏竦身为监军,这可是他捞取战功的大好机会,在大宋即便是不能征战的文人,只要上了战场便算是有军功在身,回朝之后便是风光无限,何况这种灭国之战,乃不世之功!

    没人比夏竦更了解这场战争对他的意义,庞籍眼看着岁数就大了,是同样的,自己的年岁也已经不小了,要是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回朝之后宣麻拜相,那自己的位置永远只能留停流在参知政事这个副相一职上。

    夏竦自信,朝廷当中没有人能与自己的资历声望相匹敌,这是他最好的机会,也是他最后的机会,若是连这样官家都不给他宣麻拜相,那他的仕途将走到终点,夏竦的心态已经改变,原本并不是执着于宣麻拜相的他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相位的渴望却愈来愈大,其实他觊觎的并不是权利,而是那份荣耀与地位,这样才能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狄青和杨怀玉对视一眼,他们都了解老倌现在的心情,在西征西夏的战场上,除了战场用命的士卒,便是他夏竦最为上心,他给大军解决了数不胜数的麻烦,让大军没有后顾之忧。

    两人几乎同时的摇了摇头,杨怀玉把自己身边的亲兵派给了夏竦,这是杨家的老兵精锐,即便是狄青的亲兵也比不上,而狄青却是假装没有看见,开始对大军下达攻城的命令。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