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科幻小说 -> 晚安列国

《晚安列国》正文 第112章 天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深邃的外太空,一座巨大的楔形空间站正沿着近地轨道缓缓移动,卫星镜头坐落在楔形的头部,因为临时改变轨道和真空阻力的影响,它无法跟上空间站的本体,斜倾着指向了地球上的太平洋海域,仿佛一颗被钉歪的钉子。

    过了一会,楔形空间站开始减速,不久后便停在了广袤的太空中,轻微浮抖着。

    世纪大楼十七层,流浪者侦察副部。

    “宇宙坐标(a4462,β652,γ12279),一号侦察站主站已行至预设坐标,重复,一号侦察站主站已行至预设坐标。”轨道控制台报告。

    “成功连入一号智能塔,一切正常。”命令控制台报告。

    流浪者侦察副部的大屏幕由黑入蓝,出现了一张极为复杂的操作面板。

    “太空眼已启动,十秒后回传数据。”

    以四条无形的线为平行轴,整个太空站被等分为五个部分,十五个三面对称的小球从空间站表面突出,像人眼一般缓缓转动,同时向周围发射侦察射线波,以确认太空中是否存在其他干扰因素。

    十秒后。

    “各项数据均处于合理区间内,一切正常。”太空数据侦测台报告。

    “空固阀门已开启,十秒后完成空固。”

    近地轨道上,空间站的表面出现三道绳索状的物体,贴着楔形表面同向伸展,像是三条柔软的小蛇正在绑紧一块楔子,但浓重的钢青色却又代表着它们坚不可摧。

    十秒后,空间侦察站停止了浮抖,进入了完全静止的状态。

    “空固完成,一切正常。”空固程序控制台报告。

    “侦察镜头摆正程序已开启,六十秒后完成摆正。”

    原本指向太平洋海域的卫星镜头开始回摆,它的体积与上方空间站相差无几,歪斜着嵌入楔形的头部,使它看起来就像一支楔形底座的望远镜,此刻——圆柱形的卫星镜头正缓缓向着楔形的正面归位。

    六十秒后,巨大的卫星镜头完成摆正,镜头“眨”了一下,仿佛一个好奇的孩子。同时,宏大的侦察视野开始整体下沉,直穿厚达数千米的云层,将整个亚洲大陆收入视野。

    “摆正完成,一切正常。”卫星镜头控制台报告,以此为令,同控制台的另一名操作人员开始报告。

    “侦察模式切换程序已开启,四十秒后完成切换。”

    命令控制台听到指令,将具体的侦察方位输入操作面板,并传至一号太空智能塔。近地轨道上,巨大的卫星镜头开始分节,两节更窄更长的镜头从本体中伸出,像是老式的望远镜在测试焦距。

    四十秒后。

    “侦察模式切换已完成,一切正常。”同时,命令控制台向一号太空智能塔下达了“回缩”指令。

    伸出的两节镜头在一瞬间缩回,整个空间站回归了“楔形”与“圆柱”的组合状态。

    至此,这座巨大的空间站正式由“游离区域侦察”进入“目标区域侦察”。

    “一号侦察站已进入‘目标区域侦察’状态,重复,一号侦察站已进入‘目标区域侦察’状态。一切正常,重复,一切正常。”主控制台前的操作人员连通了流浪者侦察总部,报告了情况。

    “收到,保持警戒。”总部回道。

    上帝之眼十七层,流浪者侦察总部。

    在高达二十七米的空旷空间里,无数电子屏幕整齐排列在各个方向,大小不一,显示着一号空间站传回的各种图像和数据。其中,范围最大的侦察视野就是整片亚洲大陆,它是最特殊的——基础侦察视野。对于整个侦察系统来说,基础侦察视野是唯一的,也是侦察系统对内部区域进行细分的前提和。

    再往下,只要是比基础视野范围小的视野,都被称作“细分侦察视野”,是由人工智能塔对基础视野中所有地区数据进行细分和量化所得出的图像。范围最小的细分视野可以从外太空的近地轨道上观察到“地面04平方米”内发生的事。

    在2165年,流浪者曾以此技术救下半座城市——一场恐怖袭击发生在吉林长春,一颗威力接近核弹的微型炸弹混入了红旗街的人流中。对于流浪者以外的组织来说,想要找到这颗炸弹跟大海捞针没有区别。但流浪者的侦察系统第一时间检测到了这颗炸弹,从卢正军下达命令到确定具体炸弹的方位,仅耗时4分56秒,而那颗炸弹的爆炸时间被设定为一小时。拆弹部队赶到的时候,距离炸弹爆炸还有四十分钟。在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和疏散之后,这颗炸弹被成功拆除,大半个长春都幸免遇难。

    该侦察系统的内部技术极其复杂,曾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该系统的一个字节算作占地01平米的石头,将这些石头铺在地球表面,可以铺满整整六十四个地球,包括海洋。

    在2172年的今天,这个复杂的系统依然没能得到简化。在世界范围内,有且仅有中国掌握了此种侦察技术。

    战争爆发前,该侦察系统由国家国防部全权掌控,当时的政策是——对于与本国已经建立“文化合作”的国家,中国国防部会不遗余力地为其提供国际侦察帮助,这是写在国约里的。政策颁布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各国借此捣毁了不少恐怖袭击事件,保证了世界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也是中国被誉为“对世界和平贡献最大国家”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种“帮助”是有重要前提的——必须在侦察视野已覆盖中国全境的前提下,才会开放请求通道,而且请求国必须说明侦察用途,一旦发现该用途有违反国际和平之嫌,中国有权拒绝请求。甚至有权动用“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的权力,以违反《和平条例》《国际公约》等国际法律的罪名,将其上诉至国际法庭。

    卢西安第一次听到这个前提的时候,满脸问号地问吴光明“什么意思?”吴光明则一脸嫌弃地告诉他“就是得有‘闲着’的空间站,还得考虑那些居心叵测的老外,谁知道他们想看什么。看老奶奶洗澡也给吗?”

    卢西安头上亮起一个灯泡,作“哦~我明白了”状,他就只能听懂这种通俗的解释。

    然而,在大规模的国际战争爆发之后,该侦察系统被流浪者全权掌控——卢正军本就身兼“中国国防部总司令”和“流浪者首长”两个身份,因为其表现出来的绝对忠诚和强大领导力,国内并未出现太多反对意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权力。

    流浪者掌控该系统之后,将其控制部移入绍兴双子大楼中。由世纪大楼进行各空间站的位移、空固、摆正等物理操作。上帝之眼则负责进行数据比对、图像侦察等情势分析。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握在意志红塔的手里——包括卢正军在内的几位流浪者高层,都长期驻扎在地底的意志红塔中,不过在卢西安回到中国之后,卢正军时常会跑到世纪大楼。

    正因为该侦察系统的庞大和无懈可击,它在国际上有一个悦耳的名字——天网。某些对中国怀有敌意的国家也会称中国为“网国”。

    流浪者所操纵的一号空间站是基础侦察视野最宽广的一座空间站,覆盖整个亚洲也已经是它的极限。两天前,它收到了侦察总部的回调命令,当时它位于大不列颠岛屿的上空,搜寻着“恩怨之战”的废墟。它主要搜查目标只有两个人——一男一女,这两人的身高、体重、发色、样貌,甚至骨盆宽度、肋骨密度这类数据都被输入,极其详细。用流浪者最庞大最精密的空间站去搜寻“两个人”显然是大材小用了,即使如此,卢正军不顾三位流浪者高层的反对,坚持启用了一号空间站。

    因为那两人是“恩怨之战”中遗失的两位赞王,黑川浩和千雪。

    事实证明了卢正军是对的,即使是一号空间站,也花了近24天的时间才最终确认了那两人的身份和地点。

    此刻,一号空间站已经归位至亚洲上空,原本大不列颠岛屿的侦察任务被四十七号空间站所取代。整个亚洲和其中大量细分区域的数据和图像都展现在上帝之眼的侦察总部。一些周边国家,包括韩国、日本、越南、老挝等等都被收入其中,又从中细分至各个省市城镇,可疑的地点被细分至“楼”,甚至“场”。

    其中,最清晰的一张电子屏幕被放在侦察总部的正中央区域,那是绍兴人民广场。其视野就几乎等同于从意志红塔塔顶四百米的高空向下俯视,两侧就是两座双子大楼,中央是一小座暗青色的塔顶。前者以两道巨大的银色步行梯连接后者,挡掉了意志红塔的塔身。两侧天台和步行梯上都已经是黑压压一片,所有人都在有序地进入意志红塔。

    这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命令——在高科技载具横行的现代战争中,即使敌军只潜伏在亚洲大陆的边缘区域,只要他们发动进攻,不用几天就能抵达绍兴。而此刻的绍兴人民广场,正在召开一场保护级别最高的会议——红塔会议。几乎所有流浪者成员都聚集于此,绝不能有一点闪失。

    红塔会议从不轻易召开,一个月前的恩怨之战都没能惊动意志红塔。但红塔会议只要召开了,就意味着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可能有某件影响国际格局,甚至世界命运的事情正在发生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