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文艺界奇葩

第一章 不一样的世界 第三十二章 即将发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之后的几天,庄言的生活又变得规律起来,白天没事的时候就写写《舒克和贝塔》,如果写累了就上“文艺界”或者“面对面”上去看看,偶尔跟读者们互动一下。 .

    中间陈佳清还把颖送过来过一次,跟上次一样,大概六点多送过来,九点多才接回去。

    庄言也乐得跟丫头多交流,他一个人天天在家呆着,总会有些孤独,来个天真烂漫,人鬼大的姑娘调剂调剂生活也算不错。

    至于陈佳清晚上去干什么,庄言没有去问,不定她找了个新男朋友,隔三差五地出去约会也正常,他如果非要问,不定会引起对方的尴尬。

    至于上找房子的事情,庄言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心思淡了下来,也不是不想搬,就是找起房子没有之前那样积极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有四五新书的排版已经定了下来,问他是不是要自己写一个序。

    庄言稍微想了一会,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为自己书作序的想法,序言这种东西,有也罢,没也罢,其实影响不是很大。

    而且《活着》这书里有太多的这个世界不存在的东西,他要真的写序的话,无疑要适当地将这些东西讲解一下,但是庄言没有这个心思,所以就拒绝了。

    不过王立健似乎并不意外,也没再纠结,只是了句“知道了”就没有再。

    另外,王立健还告诉庄言,这书的正式发售时间定在了八月十二号。还问庄言是不是要几送给亲戚什么的,而庄言则是拒绝了,他现在除了鸭子这个朋友之外,还真的想不起来能给谁送书,如果真的非要想的话,倒是能送给陈佳清一,不过这也才两,就没有必要问出版社要了。

    至于定好的排版,庄言倒是无所谓,好不好看的他又给不了什么意见,出版社那边都是专业人士,他一个门外汉没有必要去指手划脚的。在庄言想来,只要书皮上有书名和自己的名字,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八月十二号就是后,在八月十二号当天,庄言并不能在金陵这边的书店买到自己的书。

    首印两万书,全部分布在燕京的各大书店里面。

    在燕京有很多家书店,光是中华书店就有十五家,中华书店类似于后世的新华书店,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图书发行企业。

    中华书店成立于18年,至今已经十七年时间,在这十七年里面它已经成为图书行业的龙头老大。

    不过除了中华书店之外,燕京另有无数别具特色的大书店,比如老字号书店“言又几”“单向街”还有“普兰天空”,还有近几年开的书店,例如“华人之光”“甲骨文阅读”这些新晋书店。

    粗略估计一下,光是一个燕京城,就有一百多家书店,所以出版社的想法是,先把书放在燕京售卖,然后再根据各书店销量,再决定运往各地的数量。

    对此,庄言没有什么意见,如果书卖得好,出版社自然会想办法开拓市场,如果销售情况不好的话,书放到再多的书店去卖也没有什么必要。

    庄言细细找了一下前身关于图书销量的记忆碎片,发现这个世界书籍的单销量普遍比上一世要高很多,一般一书一年卖到了二十万以上才能算是畅销书。

    而且中国一年图书总销量能够达到100亿册,销售收入能够达到七千多亿元。

    虽然这100亿册中,社科、工科工具书、教辅材料占了一半,文学类只占到百分之十,但是就是按照百分之十算下来,庄言也是吓了一大跳,这可是远远超过上一世中国每年的图书销量。

    从这个数据看,这个时代怎么会是文学没落的时代嘛,他明明比上一世还繁荣才是。

    但是再仔细一下记忆,就知道了,这些图书销量基都是买的国内外名著而已,而新进出版的书销量却都不怎么样。

    也就是,现在的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读书的够多,但是写书的太少,或者,不是写书的太少,而是新书质量太差,读者们看不上眼。

    而这时庄言也注意到,现在的一书的售价竟然平均要比另一个世界要贵很多,如果按照计算的话,他的那一《活着》的售价估计是八十元左右。

    八十元一,庄言心中一喜,出版社的合同刚刚签好,他们的首印稿费还没有打过来,所以他之前竟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书卖的这么贵。

    现在这么一算的话,如果《活着》一卖八十元,那一书他就能获得接近十块钱,首印的两万书就能拿到二十万元。又是不大不地发了一笔财。

    能赚钱,庄言当然开心,而且看了前身的记忆碎片之后,庄言也对《活着》的销量更加期待了一些,他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首印两万册了。

    不在这个图书市场供不应求的世界,就是在他原来那个世界,《活着》这书的销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它的总销量庄言不知道,他只记得有一次余华自己的,《活着》出版了十几年之后,一年还能卖出三十万册。

    庄言忽然感觉,如果《活着》在这个世界的销量太低的话,不仅仅是赚不到钱的事情,他似乎也丢了余华的脸,虽然这书已经跟原的《活着》大不相同,但是骨子里面的东西却都是一样的。

    也不知道出版社为什么一直没有动作,后天就快出版了,到现在也就是“文艺界”上看到一条不大不的广告《活着》实体书即将出版。

    连发售日期都没有,庄言不禁有些抱怨,甚至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因为那百分之十二的高版税而跳到一个火坑里面。

    但是随后庄言就打起了精神,他准备在“面对面”上好好地对自己的书宣传一下。

    关于出版的事情,他在“面对面”上提过一嘴,不过没有细,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正式的发售日期。

    他也没想到王立健会把发售日期定得这么近,从拿到合约到排版再到正式发售,这中间,竟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

    恐怕在他们没拿到合同的时候,出版社就开始准备校稿和排版事宜了,不然也不可能两天之内就把事情搞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