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我当太子那些年

第八十章 朝堂风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李承乾得意于自己的计划完美进行的同时,长安城内太极宫太极殿内,正因为他的事而吵得热火朝天呢。

    “陛下,太子如此行为实在有违一国之储君之风范,更是有违礼法,臣恳请陛下降旨惩处”

    “王御史此言差异,太子如何有失储君风范又如何有违礼法日前陛下降旨让太子监管刑部,他此去兴善寺正是为了刑部之事。殿下不顾自身安危,亲身前往查看,臣认为不仅不能罚,还该重赏”

    “杜相何出此言陛下只是让太子审核尚书省难以裁决之刑诉,何曾要其亲自前往查案身为一国储君,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本就不该。更重要的是,兴善寺佛道冲突,太子身在当场,却未能及时处理,才造成此等惨案,不该追责吗”

    “哈哈哈,笑话,不说太子当时身边只有聊聊几个护卫,自身安全尚且难以保证,又何来阻止冲突发生一说更何况,若是按照崔御史所言,只要身在当场就该为此事负责,那在场的文武百官全都在长安,兴善寺也是在长安,是否都该追责”

    “齐国公不要混淆视听崔御史的意思是太子既然参加了佛道大会,而且正是他所出的辩法题目致使当场佛家僧侣不满,从而造成冲突,合该为此负责”

    “一派胡言太子”

    “为何不可太子”

    以崔颢、王赟为首的众多御史言官从上朝伊始便抓住李承乾昨日身在兴善寺,而那里又发生上千人死伤的大案而弹劾李承乾。

    相对的,以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为首的大臣们则是极力为李承乾辩护。

    朝堂之上,只有位列右首的武将们一副看热闹的表情,谁都不发言。

    另一位从始至终面沉似水,一言不发的就是咱们的李二陛下了,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李二陛下不仅没有发表意见,甚至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又一位大臣出列说话,李二陛下和那群武将才回过神来

    “陛下,暂且不论太子昨日之事,之前太子向陛下建议将突厥战俘编为苦役,现今那十数万突厥百姓依旧在关内道北部修建直道。据微臣了解,从陛下下令按照太子建议执行驯化之策以来,已经有超过上万的突厥百姓无辜惨死太子所献之策本就有伤天和,且我华夏历来是礼仪之邦、仁义之邦,我大唐更是以仁孝、厚德治天下,然太子却毫无仁德可言,献上此等歹毒之策,其心性实在难当储君之位”

    “嗯”李二陛下眉头立马皱了起来,之前那些人吵归吵,也只是要求惩戒太子,可这位的意思是李承乾都不适合当这个太子了

    “陛下,郑大人所言极是太子不修仁德,非是我大唐之福啊,恳请陛下圣裁”

    “臣附议”

    “臣附议”

    只是转瞬间,所有之前因兴善寺之事而弹劾李承乾的人,全都附议这位郑姓官员的话,让李二陛下眉头皱的更深了。

    要说这朝堂之上最能明白李二陛下心思的,很多人会以为是长孙无忌这位李二陛下一直以来的“好基友”,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李二陛下都皱眉了,长孙无忌还在面色沉重的看着要罢免太子的这位官员。

    而另一个人却直接跳了出来

    “放屁你们放娘的什么罗圈屁突厥战俘全都死了又怎么样还扯到太子身上了,你们这些老家伙还要不要脸了”

    能在大唐最高会议现场说出这等话的,毋庸置疑就只有程知节一人了

    而众臣看到程知节站出来,各自表情也是完全不同那些支持李承乾,或者说站在李二陛下这边的大臣一个个虽然都满脸的无奈之色,但是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松了口气。

    而那些御史、言官,尤其是针对李承乾的人,则是一脸吃了金坷垃的模样。

    “你”

    “你什么你怎么着,俺老程说的不对吗且不说太子的计划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突厥之患,就说这个计划虽然是太子提出来的,也是满朝文武都认同,陛下才下旨执行的。当初也没见你站出来反对啊,这会儿跑出来瞎嚷嚷个屁啊”

    “我”

    “我什么我就你们这些个整天尽知道打嘴仗嘴仗知道不这可是太子殿下教俺的新词,就是跟骂街一个意思你一个整天只知道骂街的人知道什么叫做军国大事吗突厥战俘超过十万,若非太子殿下的妙计,如何管理都是个大问题。现今按照太子殿下分而治之的计划,除了那些突厥贵族时有反抗之举外,普通突厥百姓甚至对我大唐感恩戴德。”

    “胡说八道,据老夫了解,那些突厥百姓对太子恨之入骨”

    “你知道个屁你从哪了解的是不是听人说的你自己亲眼看见了吗亲耳听到了吗听风便是雨说的就是你们这帮只会打嘴仗的垃圾”

    “程知节,你不要太过分”

    “过分俺这就叫过分更过分的你还没见过呢”

    “你,你老夫”这位大臣被气的浑身发抖,手指着程知节却说不出话来。

    “怎么着还想动手是不俺老程什么都怕,最不怕的就是打架,俺让你双手,来啊”程知节完

    全是刻意挑衅,人家哪有跟他打架的意思呢他倒好,不仅言语上给人安上一顶要动手的帽子,还直接走到对方面前,将自己那张毛茸茸的大脸给凑到对方眼前。

    “陛下”这位大臣实在受不了程知节的气势后退几步确定不是嘴里的气味吗嘴里高呼一声李二陛下

    “嗬,这会儿知道喊陛下了你刚才说陛下的儿子不是的时候咋没考虑过陛下的感受呢真是臭不要脸”

    “你你”

    “瞪俺俺可不怕你”

    “呃”

    “咦怎么晕过去了俺的杀气现在这么厉害吗”

    “噗嗤”

    对于程知节恬不知耻的话,终于有人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下可起了连锁反应,许多人都忍不住低头用袖子捂着脸就连李二陛下都扭过头去喝水了

    “咳咳,知节闹够了没有”李二陛下不愧为这帮大臣的头头,最先恢复状态,绷着脸,一脸严肃的呵斥道。

    当然,如果他不是叫的的“知节”,而是直接叫全名的话,震慑力会更强一些吧

    “嘿嘿,陛下,俺可没有胡闹,俺说的都是实话。不信你问问长孙老狐狸,他这段时间负责处理突厥战俘之事,最清楚那些战俘的死因,可不是什么无辜惨死,是他们自己找死而已”

    “好了,退下吧,堂堂一个国公,在这朝堂之上骂街成何体统罚奉一年,你可服气”

    “服气,服气,陛下想罚多少尽管罚。”程知节对于李二陛下的处罚毫不在意,一脸的无所谓的走回自己的位置,只有靠近他的人才能听到,他转身的那一刻嘴里还嘀咕了一句“反正往后十年的俸禄早都罚没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