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魔法
武侠修真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侦探推理
网游动漫
科幻小说
恐怖灵异
其他类型
全本小说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大清首富
第二百二十三章 粤海危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大明治下,澳门从来就不算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这里只算是地方官府借给葡萄牙商人补给的补给点。葡萄牙人在这里没有管制权、没有司法权,甚至就是居住生活的权力也不如天朝子民来得方便,就算要修葺房屋,也需要大明香山县县令的同意。
然而由于地方官府的不作为,葡萄牙人金钱开路欺上瞒下,才在澳门经营起这么样一片基业来,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属于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的,并没有任何法理可言。
而如今英国人要做的事情,简直就是把澳门当作葡萄牙的殖民地,而且是要求大清朝廷把这块殖民地“转”给英国——这样的企图,都别说是紫禁城的主人肯答应了,按照乾隆太上皇的脾气,就连传递文书的人,可能都得人头落地!
看着潘有节手里的那份文书,卢、叶几乎都能想象得到如果真的按照英国人的要求递上去,老皇上会是何等的震怒了。
无论是卢关桓还是叶大林,这时都没有想那澳门的事情该怎么解决,而是另外一个对他们来说更加棘手的事情。
叶大林就问:“这文书…怎么处置?”
卢关桓道:“交给粤海关、或者总督府吧,我们不能碰这个。真由我们递上去了,就算不死,也得扒层皮。”
吴承鉴淡淡道:“交给粤海关、总督府,那不还是我们交上去的么?”
叶大林的眼角一下狂跳了起来。
潘有节哼了一声,点了蜡烛,当着三人的面就将文书给烧了。
在米尔顿看来,这是很重要的外交文书,但在大清这边,这个世界只有“朝贡”,没有“外交”。东印度公司也好,度路利少将也罢,都没有通畅的渠道与大清朝廷的官方进行沟通,按照太上皇的谕旨,他们只能通过保商来提出他们的乞求(是的,乞求),并且服从保商对他们的管理——不管有多一厢情愿,眼下朝廷的体例就是这样。
潘有节烧了文书,米尔顿除非能打入广州城,否则对保商们无可奈何。
叶大林道:“文书是烧了,但澳门的事情怎么办?我可是听说了,番夷的兵船都已经…”他把声音压低了:“你们知道的。”
“这事就不是我们能处理的。”潘有节转头看向卢关桓:“要看总督府那边是什么意思。”
卢关桓黑着脸,许久,才说道:“没有意思。”
叶大林道:“什么没有意思,什么意思?”
“就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卢关桓几乎咆哮:“总督府那边,只当什么都没发生!”
叶大林眼角的肌肉又在跳了:“这样掩耳…什么来着?”
“掩耳盗铃。”吴承鉴帮忙补了。
“对,掩耳盗铃…”叶大林说:“总有掩不住的时候——人家兵船都来了。”
潘有节转向吴承鉴:“昊官,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吴承鉴道:“我们号称保商,富甲天下,其实钱是皇上的,命也是皇上的。咱们的脑袋,都在总督老爷、广州将军、监督老爷手里头提溜着。既然如此,他们想掩耳盗铃,我们除了跟着掩住耳朵,还能做什么?难道绕过他们,直接给朝廷上书?”
叶大林冷笑:“真这么做了,不管后续如何,第一个死的就是我们!”
“既然这样…”潘有节扫了扫蜡烛下的灰烬,道:“那这事就当没发生过吧。”
叶大林道:“我今天没来过。”转身就走。
卢关桓叹了一口气,也走了。
屋里只剩下两个人了,潘有节道:“昊官,这事你怎么看?”
吴承鉴说道:“这个事情,其实还是蹊跷的。”
“你是说…”
“这事和大人应该知道的。”吴承鉴说道:“吉庆或许昏庸,但以和中堂的英睿,不可能不清楚此事干系之重大,但是他却没把事情捅破。”
潘有节没有问吴承鉴怎么知道吴承鉴没有捅破,因为乾隆太上皇的性格他很清楚,事情如果捅破了,紫禁城早就劈下惊雷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无声无息!
“那你觉得…他为什么不捅破。”
“我不知道!我不想猜,也猜不出来!”吴承鉴说道:“我只知道这个事情再这么拖下去,只会越拖越糟。”
“或许…英夷只是心怀侥幸,得不到回应,就会退去…”
“万一不退呢?”吴承鉴道:“万一…他们的兵船直逼广州呢?”
潘有节微惊:“他们敢!”
“万一他们就敢呢?”吴承鉴道:“炮舰还在澳门时,我们尚能遮掩,一旦炮舰逼到黄埔,那时节,这事便谁也盖不住了。启官,我们得做最坏的打算。”
“你想怎么做?”
“留个后手。”吴承鉴道:“如果事情盖不住了,北京那边必下严令,严令必然拒夷。我们得为拒夷之事,做点事前的准备。”
潘有节有些诧异了,他原本还以为吴承鉴要说怎么样才能与这件事情撇清关系,没想到他所考虑的,竟是这个。
吴承鉴道:“如果我们做好了准备,朝廷的命令下来,我们就帮着向英夷发难,说不定一场风波就能消弭于无形。反之,如果事先准备不足,一旦严令下来,这边应对不当,到时候兵连祸结,轻则广东动荡,重则整个粤海沿岸成为焦土,也未可知!”
潘有节又沉吟了片刻,终于点头:“好,难得你如此有心于国,那这事我们就这么干。我们先暗做准备,等到有需要的时候,我找卢关桓,你找你岳父。”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点头。
大方略既定,具体策略上的事反而在其次了,以两人的智谋和势力,其实彼此早有腹案。
吴承鉴就要走,潘有节忽然道:“昊官,两年前的那件事,我的确对你吴家有所隐瞒。如今国事当头,家事靠后。我也不怕跟你直说了,压制吴家的心思,我的确有,但赶尽杀绝的念头,我从来就没动过。”
吴承鉴没有回头,停在那里,站着不动,好一会,才说道:“国事当头,家事靠后。我愿意信你。”
潘有节道:“我听说,你把光儿的辞表给递了?”
吴承鉴倏地回身:“是。”
潘有节道:“你知道你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
吴承鉴不语。
潘有节又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刘全又来广州了。”
听了这话,吴承鉴才不禁动容。
潘有节道:“你的表这么一递,我估摸着,不用多久,他就会找上门了。到时候…”
吴承鉴抬头望向横梁,说道:“天心难测,上意难揣。我到现在还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不过也不想了。他要来就让他来吧,我把辞表递上去的那一刻,心里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既然你已有了决定,”潘有节道:“昊官,我也跟你坦白吧,眼下的局面,我就算有心,也没法在和中堂手里保你的。我只能给你个保证:若你吴家此番再有动荡,我潘家只会援手,不会落石。”
吴承鉴的眉毛垂了垂,道:“多谢了。”
说完这句话,他不再停留,转身离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潘有节的神色忽然变得有些复杂。
潘海根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低声道:“启官,我真不明白啊,如果和中堂真的动手整吴家,我们为什么不趁机吞并了宜和行,反而说要帮他?”
潘有节眼睛斜角精光一闪,潘海根大吃一惊,低了头,不敢再言语了。
——————
吴承鉴番务馆出来,走没两步,忽然有个人送来了一封信,直接递到他跟前,吴七隔开那人,将信取了。
吴承鉴瞥见信上的印记,眉头微皱,接了过来,拆开一看,却是空无一物。
送信来的人说:“主人在镇海楼恭候昊官大驾。”
那人说完就走了。
吴七道:“这什么人哪!”
吴承鉴又看了看信封上的印记,随即揉成了一团,捏在掌心。想起刚才潘有节说的话,喃喃道:“这来的…也真是快!”
吴七问道:“昊官,你说什么?”
“没什么。”吴承鉴道:“你叫个厮回河南,告诉三少奶,今晚我不回去吃饭了。”
“真要去镇海楼?”吴七道:“那人来历不明的…”
吴承鉴轻轻一笑,说:“今晚去了就知道,那人是不是来历不明了。”
——————
时是黄昏,尚未入夜,镇海楼却一个人都没有,清场清得干干净净——没有驻守兵丁差役,也没有游人。
吴七马上就明白吴承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能把整个镇海楼清场到这个地步,那人只会是“大有来历”,而不会“来历不明”。
这镇海楼乃是广州名胜,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然而数毁数建,如今吴家主仆二人所见的,乃是康熙二十四年所重建,楼高七丈,雄镇海疆,壮丽非凡。
然而吴承鉴这时却没心情观赏这美景,不是因为镇海楼曾经来过,而是因为还没迈上阶梯,就远远望见城楼之上,露出一个秃头。
最快更新,阅读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